在新加坡,走進居民區,你會看到很多帶有號碼、建築風格有些類同的住宅,這就是大多數新加坡人居住的組屋。

居者有其屋,新加坡做到了。
組屋是新加坡政府承擔建設的住宅,是大部分新加坡公民的住所。
組屋,只有新加坡公民可以購買,並規定一個家庭只能擁有一套組屋。組屋比商業住宅要便宜很多,是新加坡中、低收入家庭購置住宅的首選。
網上可查到的2008年的數據表明,85%的新加坡公民居住組屋,其中,93%的居民有房屋的產權,7%低收入家庭向政府廉價租賃;另外15%的高收入家庭是市場上購買的商品房。
政府為了居住組屋的人們出行便利,會在組屋附近建設地鐵站、公交車站、市場、醫療診所、娛樂設施和學校等,充分滿足居住組屋區內居民的基本需求。相對於組屋,商品房就沒有那麼多的便利了。


組屋區是沒有圍牆的,有些像我國的老住宅。組屋有低層建築、也有高樓大廈。組屋底層有的是空曠的,行人可以自由穿行。讓我想到海口的騎樓。空曠區域即可以休閒,也可以避風、擋雨、遮太陽。我還看到一幢組屋的一層有一個小型籃球場。有的組屋底層是店鋪。






很多組屋每層都是一個長長的走廊,很像我們這個年紀的人曾經住過的宿舍筒子樓,但組屋內部的房間結構要比筒子樓的單一結構好多了。外邊的人可以隨意到達各樓層,從安全角度講,也說明了新加坡治安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