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新加坡媽媽,將孩子送去補課,卻將補課中心的資料放到網上售賣,獲得了不菲的收入。
補課中心在得知後,立即將這名母親告上法庭。經過調查得知,這名母親甚至還是一名新加坡教育部教師胡某!
最終,這名母親被法庭下判禁制令,不准她日後做出任何侵權行為。若有違反,她將面臨更嚴重的處罰。

示意圖,圖源:CNA
《聯合早報》報道,涉案的補課中心在新加坡享譽盛名,成立五年左右時間就已經有1000名學生了。
據中心創辦人介紹,補課中心所有的教材都是自己和團隊成員精心撰寫的,是根據她的教學經驗匯總而成,無論是內容還是排版,版權都歸中心所有。
結果,到了2021年4月,她卻發現自己中心的教材開始在二手交易平台Carousell傳播售賣,懷疑是一名學生所為。

圖源:iStock
於是,補課中心的人化身成為買家與網上的賣家聯繫,在得到材料後,通過比對字跡等操作迅速鎖定了一名學生的身份。
之後,補課中心開始與這名學生的母親胡某對質,胡某通過電郵向補課中心認錯,但一直沒有滿足補課中心要求的道歉和賠償。
最終,補課中心決定起訴胡某對簿公堂。

示意圖,圖源:Sassy Mama Singapore
法庭上,補課中心一方表示,胡某在簽訂合同時清楚知道其中的條款包括「他人不能複製任何課堂的內容」,胡某的行為已經涉及侵權。
而胡某則辯解稱她補課中心的材料來自公開資料,排版也和其他網上能夠看到的作業相似,並不是原創內容,因此自己不構成侵權。
此外,胡某還對補課中心提出騷擾指控,聲稱補課中心對其使用了「威脅、辱罵和/或侮辱性的言語或行為」。
最終,審理此案的法官認定作業內容是由補課中心獨立創作的,因此答辯人胡某已侵犯版權。

示意圖
此外,法官也了解到,胡某出售這份補課中心作業是「系統性及重複性的」,在接近半年的時間內,她曾完成了多次交易。
胡某辯解稱自己是自己一名教育部老師,她不想丟失飯碗,因此不會重蹈覆轍,希望法官不要對她發出禁制令。
但法官認為,胡某作為一名教師本應遵守學術誠信,且不願意在宣誓保證自己不會再犯,因此被判處永久禁制令是合情合理的。

說起來,補課文化確實在新加坡非常盛行,在放學時間,經常可以看到學生進出於各大補課中心裡。
因為新加坡家長普遍存在的「怕輸(Kiasu)心理」,《海峽時報》曾報道,現在新加坡的補課年齡有提早的趨勢,不少孩子父母早在他們上幼兒園時就送他們去備戰PSLE(小六離校考試)。

圖源:海峽時報
一名補課中心老師告訴《海峽時報》時透露,2010年,一班25名學生當中,大約三成會上課,到了2022年,這個占比已經來到了70%......
另一方面,新加坡教育部卻一直在給孩子們「減負」,讓他們愛上學習。從2019年起,新加坡小學一、二年級學生就無須參加考試與計分測驗,而是以課堂作業、小測試等來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

圖源:海峽時報
不過,適得其反的是,這反而讓一些家長增加了擔憂,害怕孩子無法「贏在起跑線上」,因此開始讓孩子參加更多額外課程。
椰友們,你們平時有送孩子去補課中心的習慣嗎?平均會讓孩子補幾門課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