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源:CNA | 集中出現肺結核病例的區域(橙色)
實際上,惹蘭紅山的肺結核病例早於2022年出現,且多數都集中在前文提到的地點:
2021年4月,惹蘭紅山第3座組屋出現1起病例;
2021年11月到12月,惹蘭紅山第1座組屋出現2起病例;
2021年2月到2022年3月,惹蘭紅山第2座組屋出現7起病例;
2022年1月,惹蘭紅山第3座組屋出現1起病例;
2022年5月到8月,惹蘭紅山第2座組屋出現7起病例;
2022年5月到2023年7月,惹蘭紅山第1座、第2座組屋及ABC磚廠巴剎與熟食中心出現10起病例。
2023年11月也檢測到其他病例。
相當於這一場肺結核病菌感染,跨度3年,每年都來點小動靜......

圖源:todayonline
今年這一次3000人強制篩查,還不知道能查出幾個感染者。
衛生部是已經「表決心」了:
如果這一次有該做檢測但缺席的人,會挨個聯繫通知到位,到時缺席檢測者就得到陳篤生醫院結核病控制中心接受檢測。
肺結核恐怖嗎?如何防範 被曝光曝光
前文已經提到,肺結核感染者分潛伏型跟活躍型。兩種肺結核,最大的屬性差別就在於會不會傳染給別人。
去年篩查出來的病例,多數是潛伏型患者,這也是官方認為不構成公共危險的最大原因。
根據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的總結,兩種類型的肺結核特性如下↓
1)活動型結核病 (active tuberculosis)
可能把結核病傳染給他人,需要即刻接受治療。
一般情況下,只要根據醫生指示服藥,患者都可順利治癒,甚至超過95%有藥物敏感性肺結核的人士也都會完全康復。但如果沒有遵守服藥指示,結核病有可能復發,患者也可能對一些結核藥物產生抗藥性。
據衛生部統計,2022年全年新加坡累計新增活躍型肺結核患者有1200人。

2)潛伏型結核感染 (latent TB)
即患者曾接觸造成結核病的結核桿菌,但結核桿菌在體內處於非活動狀態,沒有任何症狀。無症,同時也不會把結核病傳染給任何人。
這種情況下,患者可以接受預防性治療,以免日後引致活動性結核病。
據衛生部統計,潛伏型的感染率年齡越大占比越高。如18-29歲人群感染者占2%。但70-79歲這個年齡群體,占比達到29%。
咱們再來進一步了解下肺結核的傳播、症狀。
肺結核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①飛沫傳播:如果患者的痰液檢驗出細菌,細菌就可能附著在咳嗽、吐痰、講話所產生的飛沫。致病飛沫的飛行距離約1-2米內,不慎吸入帶菌飛沫,有可能感染。
②空氣傳播:如果患者的飛沫接觸到空氣(例如隨地吐痰、未戴口罩等),細菌就可能附著在塵埃上,飄到更遠的地方,擴大感染範圍。

肺結核治療棘手嗎?
肺結核可以治,但麻煩,通常治療時間6個月-9個月。
潛伏型結核感染者必須服藥4到6個月。
患有活躍型結核病的人必須吃藥6到9個月,直到病菌不再具有傳染性。如果沒有完成半年以上的療程,復發率就會非常高。
潛伏型結核患者如果沒有按時吃藥,有可能再惡化變成活躍型肺結核。

圖源:todayonline
衛生部發言人還透露,沒有按時服藥,也可能變成抗藥性結核病,那麼治療難度更高,治療時間也會變長。
因此,為了確保不落下整個療程的藥,病例還必須前往綜合診所在醫護人員的觀察下服藥。
通常在頭兩個月,病例需要每天服藥。 大多數情況下,頭兩個月後,病例可以每周服用 3 次,但仍然必須在綜合診所進行。

這就能解釋,為什麼去年新加坡2月、3月出現7個肺結核病例,但一直到5月還有3人在治療。
所以綜上對於肺結核就三個字:需警惕!
肺結核病例出現的症狀
肺結核的初始症狀跟新冠其實有點相像......
據數據,長期新冠後遺症出現頻率最高的症狀依次如下:疲倦、呼吸困難、關節痛、胸痛、咳嗽、嗅覺失靈等等。

而患有活躍型肺結核的症狀包括:
長時間咳嗽、持續發燒、夜間盜汗、體重減輕、沒什麼胃口、可能咳血、胸痛、疲勞疲倦。
因為症狀相似,所以有人將肺結核跟新冠後遺症相混。
這事就發生在中國台灣的某家醫院。有一個56歲男性患者,他感染新冠從確診到康復,連續咳嗽超過4周。

他以為自己有新冠後遺症。因為身邊有朋友也有類似症狀,即痊癒後還在持續性咳嗽。看了各種報告,新聞,都說新冠痊癒後很多人都出現持續咳嗽情況。
他不以為然,實在咳嗽到受不了,才到醫院檢查。
沒想到,卻驚悚發現自己其實感染了肺結核,X光檢查出左上肺有一個2.5公分的破洞......

據醫院官方通告,這個56歲盧姓男子的痰液抹片結核菌為陰性。但電腦斷層掃描判定左上肺破洞為肺結核菌所造成。
因為這個男子的遭遇,當地醫師特別提醒:如果患者將咳嗽認定為新冠後遺症導致的咳嗽,那麼就容易忽略其他導致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

患者近期有發燒、胸痛、心跳加速或呼吸困難惡化等症狀,一定要立即就醫,可至胸腔內科進行檢查及確認。
綜上所述,別把肺結核當後遺症。
另一方面, 患有潛伏型肺結核的人則不會出現症狀,但有10%的幾率這種潛伏的病菌是有可能被激活變成活躍型,尤其是感染結核病菌後的前2年風險最高。
肺結核病假及治療費用
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出具的肺結核治療指南如下:
1)醫生會給2周的病假。
2)接受治療的首2周不應外出,必須留在家裡。除非直接觀察療法,即在醫療人員的監督下服藥,需要到專門診治中心。
3)除非是單獨一人,否則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首2周務必戴上口罩,並且在咳嗽或打噴嚏時必須用紙巾蓋住嘴巴。

4)經歷2周治療後,患者很大幾率不再傳染結核病,但必須完成至少半年至9個月的療程。
5) 治療2兩周後就能恢復原來的生活,繼續工作,也不必特別調整飲食。重要的是必須繼續按時服藥和複診,確保順利康復,並且避免在社區內傳播結核病。
治療費用如下:
新加坡人與永久居民在接受結核治療時可享有大量津貼,每次複診(包括基本測試)費用為$10(新加坡人)/$15(永久居民);建國一代和立國一代的複診費則分別為 $7.50和$5。接受直接觀察療法,藥物完全免費。非基本測試須另付費。
以上就是肺結核須知。

圖源:陳篤生醫院
在新加坡,肺結核屬於地方性流行疾病(endemic disease)。直到1960 年代都有非常高的感染率,當時近半的兒童都是患者。
過去15年來,感染率已大幅下降,但肺結核的發病率還是維持在每10萬人之中有35-40名感染者之間
。 關於此次新加坡出現新增的病例,1月3日更新的官方指南是這麼說明的:
本地出現新的肺結核案例,原因之一是沒及時診斷。患者往往是咳了數周或甚至幾個月後才求醫,醫生或許會配給抗生素暫緩症狀,但不完全治癒。
最後椰子也再次提醒,咳嗽三周以上甚至出現咳血症狀,盜汗發燒,體重異常減輕的小夥伴,可以約個篩檢。
新加坡結核病控制中心(電話: 62583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