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眼邀請到了智綱智庫的創始人、曾在新華社擔任十年記者的王志綱老師,進行了一場深度訪談。作為中國企業界的知名戰略家,王志綱老師不僅在國內擁有廣泛的影響力,更是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先行者。
在本次訪談中,王志綱老師與新加坡眼分享了他對於中國企業出海的獨到見解,並探討新加坡在這一過程中所扮演的獨特角色。
王志綱:新加坡的朋友們,大家好!我剛到新加坡,十多年沒來了。這次來到這裡,真是感嘆變化太大,完全可以用「天翻地覆」來形容。接下來,我會對這座城市進行更深入的體驗,也期待收穫新的啟發。

主持人:您這次來新加坡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呢?
王志綱:今年年初,我在國內做了一場主題為「不出海就出局」的演講,這個主題戳中了許多人的痛點。今年,許多中國企業家掀起了走向海外的熱潮。而我們智綱智庫作為戰略思想庫,其中的「智綱書院」專門培訓企業家,可以說是孵化企業家的平台。這次我帶著第十三期學員前來遊學,大家都是各行各業的翹楚。今天我們從泰國過來,選擇在新加坡待幾天,了解這座城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主持人:您今天還參加了蘭州大學校友會的活動,是嗎?
王志綱:是的。我是蘭大的畢業生,下午蘭州大學校友會的朋友們非常熱情地接待了我。我們進行了比較長時間的溝通,聊了很多關於新加坡台前幕後的發展,以及新加坡的前世今生。我很感動,也特別感謝校友會的支持。「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嘛!」
中國企業要出海,如果不和校友們打交道,可能會走很多冤枉路。校友會裡有很多非常成功的企業家,他們在新加坡建立了區域總部,還計劃通過團結本地名校的力量推動新加坡和自己的事業發展。

主持人:您剛才提到這是您時隔多年再次來到新加坡。還記得第一次來是什麼時候嗎?
王志綱:我第一次來新加坡是25年前,那時候中國的房地產和城市化剛剛起步。我帶著一批中國企業來新加坡考察,學習花園城市的建設經驗。當時我們參觀了聖淘沙,那裡的海景和整體規劃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位土豪老闆回國後,在我的幫助下打造了一個轟動一時的樓盤——星河灣,這個項目後來成為了中國房地產的標杆,直接推動了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發展。
11年前,我又來過一次新加坡,當時是以休閒為主,那時新加坡剛開放賭場和相關行業。我對新加坡領導人的遠見和魄力感到非常佩服。這些行業雖然有爭議,但只要管理得當,完全可以為城市增加魅力。我還發現,新加坡不僅重視硬體設施的建設,在軟體管理上也非常有特色。

主持人:您認為新加坡有哪些特別吸引中國企業家的優勢?
王志綱:新加坡有三大獨特優勢。首先是語言文化的親近感。新加坡雖然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但華人文化和語言讓中國企業家在這裡倍感親切。其次是現代化管理和高效率的城市運營,從機場入關到市區體驗,新加坡展現了令人嘆服的軟實力。最後是這裡的煙火氣,既有國際化城市的便利,也保留了本地的生活韻味,比如豐富的餐飲和優質的服務。
主持人:新加坡在中國企業出海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王志綱:新加坡已經不只是一個跳板或第一站了,而是一個區域總部和樞紐。近年來,中國與東協的貿易迅速增長,東南亞已經成為中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在這個背景下,新加坡的地理位置、語言文化和高效管理,使它成為中國企業開拓東南亞市場的最佳平台。

主持人:您如何看待中國企業當前的出海趨勢?
王志綱:中國企業的出海與過去有了根本性的不同。以前我們出海是為了謀生,比如早期的華人為了生計來到新加坡。但今天,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家帶著資金和技術走出國門,追求的不僅是生意,還有生活的質量和家庭的幸福。我提出了「三生有幸」的理念——生活、生命、生意,一個都不能少。這次我帶學員來新加坡,就是希望他們從立體的層面上思考如何更好地融入全球化,不再局限於單一的商業目標。
主持人:您提到的「三生有幸」很有意思,可以詳細談談嗎?
王志綱:生活、生命和生意三個方面缺一不可。企業家不僅需要在新加坡享受高品質的生活環境,還要注重家庭的幸福和個人價值的實現。同時,企業的生意也需要與當地社會融合,創造可持續的發展機會。我們要避免出現「兩國一家」的尷尬局面,比如錢和人出去了,但家庭卻分離多年。這種不人道的狀況需要改變。
主持人:您對未來中國企業出海的方向有什麼期待?
王志綱:中國企業大出海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未來將是中國式全球化的一部分。與西方以武力和殖民開路的全球化不同,中國將以貿易、文化和合作的方式推動全球化。我希望我們的企業家們在走向國際的同時,也能夠更加注重與當地的融合,實現可持續的發展。新加坡作為中國企業出海的重要樞紐,擁有獨特的優勢。我相信,這裡將成為中國企業邁向全球的重要基地。
CY丨編輯
Alex丨編審
新加坡眼丨來源
新加坡眼視頻號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