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教育精英管理的社會,即根據學生在學校的成績來獎勵和選拔人才,這種制度在過去曾經有效地促進了社會流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也帶來了一些不平等、分化和壓力等問題。
因此,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建議,即「擴大精英管理」,並「重新考慮其教育和工作方法」,以便優勢和特權不會變得根深蒂固並持續幾代人。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從成績的精英管理轉向技能和貢獻的精英管理,即根據個人的才能、技能和對社會的貢獻來評價和尊重人才。

揭示「惡性循環」,緩解不平等
教育精英管理旨在根據兩個要素進行獎勵:努力和能力,雖然這些並不總是可以直接觀察到的,但據推測,它們最終會轉化為在學校取得的成績。然而,成績固定的問題在於,努力和能力本身是由第三個因素來調節的:階級背景。
這反過來又可能與家庭環境和私人致富等因素有關,這可能會增加前兩種成分積累的幾率。以這種方式,教育精英管理似乎有利於較富裕的家庭,特別是那些有資源獲得各種形式資本的家庭。
不平等之所以是一個邪惡的問題,正是因為資本復合在一起,加速了地位,擴大了不平等。作為「經濟資本」的財富可以轉換為其他形式的資本,如「人力資本」(例如,獲得海外教育),這兩者都可以翻譯為「文化資本」,指的是符合上流社會的言論和行為風格的積累。事實上,富人擁有更多的每種資本,並且能夠協同使用它們來超越其他資本。
精英政治在過去作為社會流動的重要來源運作良好。 在早期,它最初是一種社會流動的手段, 這意味著,一旦從過去的競爭中建立了不平等的界限,今天實行精英管理只會擴大早期獲勝者的領先優勢。從物質上講,像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如果一個人是高等教育畢業生, 這些早期的贏家組成了幸福的一代。他們本來能夠為自己的孩子創造重要的條件,很難把它卷回來。
技能精英管理則可以打破這種「惡性循環」,關注技能至少可以通過兩種方式緩解不平等:它揭示成績有時僅僅是證書主義,更多的是儀式和信號,而不是對獲得能力的真實反映;它讓成績較低的人有機會通過他們的才能、獲得的技能和貢獻來證明自己。
反醒「技能的精英統治」,拓展視野
教育精英管理也造成了一種心理效應,即讓學生認為成績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並將自己局限在傳統的職業路徑中,這可能導致缺乏創造力、創新力和多元化。
技能精英管理則可以挑戰學生重新定義自己的成功衡量標準,並從更廣泛的角度看待各自的未來,這將為社會鋪平道路,承認各種技能值得慶祝,而不是崇拜成功的單一標誌。
作為一個社會,我們正處於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的風口浪尖,重新思考我們對成功的定義,不是根據個人成就,而是根據我們對社會的貢獻,以鍛鍊我們的特殊才能和技能的形式使社會變得更美好。
這需要認真重新思考「技能」的含義,並進行一些反省,我們對技能的重視不同,不在於某些技能本質上是優越的,而另一些技能是劣等的,而在於我們作為一個社會如何構建某些技能比其他技能更受尊敬。
擴大精英管理,促進凝聚力
教育精英管理還導致了一種社會效應,即讓人們在等級制度中相互比較和競爭,而忽視了合作和共享的價值。這可能導致社會分化、衝突和不信任。
某些技能需要支付更多費用,因為對培訓和技能複雜性的投資可能大不相同。但「高技能」和「低技能」工作(如果必須這樣稱呼的話)之間的差距至少可以縮小。必須清醒地承認,沒有「差」技能本身,只有低薪工人。
當群體之間的收入不平等縮小時,它們會減少社會比較,並將等級思維模式轉變為更具協作性的想像模式。
教育精英管理使一種情況永久化,即被認為缺乏學術成功完全歸因於個人在努力和能力方面的失敗,從而破壞了與成績或學業成功不嚴格相關的獨特貢獻的價值。
技能精英管理則可以重構這一點,能夠促進一種更具協作性和包容性的社會氛圍,即讓人們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技能和貢獻,而不是將自己和他人放在一個等級梯度上,這樣做有利於建立社會凝聚力、團結和信任。

歸根結底,我們更新的社會契約是關於我們如何在下一階段建國時相互聯繫和支持的共同理解」,擴大精英管理恰恰意味著吸收對技能的多樣化解釋,專注於獨特的貢獻,以及共同努力削弱心理和身體等級制度,相信所有這些會創造一個更有凝聚力的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