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後短短30年,
新加坡成功從第三世界躋身第一世界,
在創造經濟奇蹟的同時,
更以其高住房自有率成為全球典範,
被公認為全世界解決住房問題最好的國家之一。

人均住房面積從自治之初的
不足6平提高至2015年的27.6平;
套戶比在1985年達到1後一直穩定在1以上;
住房自有率在2001年達到歷史高點93.1%,
此後一直維持在90%左右。
新加坡還形成以組屋為主、
私宅為輔的住房供給結構。
82%以上的新加坡人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組屋中,
僅有不到18%的高收入家庭和外國人
住在開發商建設的私人住宅。組屋類型多元,
不僅有提供給中低收入家庭的普通組屋,
還面向「夾心層」家庭提供設計更好、面積更大、
配套更全的執行共管公寓和3-Gens公寓,
滿足多層次住房需求。

而價格不到私人住宅的1/3,
組屋的房價收入比始終維持在5.5左右,
私人住宅的房價收入比約為21,
均遠低於香港(47)、北京(44)
和上海(44)等,居民購房壓力較小。

新加坡住房發展歷史
見賢思齊,最好的學習就是模仿,
是什麼造就了新加坡高住房自有率的奇蹟?
我們不妨跟隨鏡頭一起回顧
新加坡組屋的發展歷史。
視頻加載中...
公共住房通常被認質量低下,犯罪率高
但這在新加坡是完全不同的故事。
新加坡政府建造的公寓乾淨、安全且維護良好
大約80%的新加坡家庭居住在其中。


新加坡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國家之一
達到幾乎完全的房屋所有權狀態
全市90%以上的家庭擁有自己的房屋!

但這並不總是這樣,一起來了解一下
新加坡解決住房問題的方式吧!
居者有其屋計劃的由來
1959,新加坡從英國完成自治權後,新加坡正在遭受嚴重的住房危機,難以適應其不斷增長的人口。

新加坡的住房問題十分突出,常常是50多人擠在一個二三層樓的商鋪房裡,或是住在臨時搭建在骯髒下水道旁的棚屋裡,居住環境十分惡劣。失業還使成千上萬的人無家可歸。

一次,李光耀在經過一個正在發生騷亂的街面時,看到一個人從樓上跑下來艱難地把他的機車搬到樓上去。這一幕使他認識到,每個人都珍惜自己的財產,只有讓人民擁有財產,社會才會變得更加安定。而對人民來說,最大的財產莫過於住房。因此,人民行動黨在競選時承諾, 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 讓每個新加坡家庭都擁有自己的住房。

1960,新加坡第一任總理李光耀成立了住房和發展委員會(HDB)一個公共住房代理機構,起初被認為是為窮人建造出租單元。那時,包括馬來西亞移民在內的許多移民生活在不衛生的貧民窟,隨著華人與馬來人之間種族關係的加劇,政府組屋很難說服他們離開非正式的住所去建新的高層建築。

然而1961年5月25日,一場爆發在Bukit HO Swee的棚戶的大火,將面積多達40萬平方米範圍內的房屋夷為平地,造成4人喪生,約1萬6千人無家可歸,政府在一年內成功安置了所有火災受害者,並在未來五年內在災難現場建造了新房屋。

快速反應贏得了人民的歡迎,為未來的公共住房項目鋪平了道路。到1965年,政府組建了超過51000套公寓,安置了40萬人,占當時人口的四分之一,解決住房短缺問題,除了出租公寓外,組建局還於1964年開始出售它們。

根據居民收入確定房價

「我們不是根據建設成本,而是根據居民的收入來確定組屋的售價,總的原則是讓70%的家庭能夠買得起三房式的組屋。」——新加坡建屋局官員

為了降低組屋的建設成本,政府為組屋建設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如組屋建設用地的取得無須經過拍賣程序、建屋局的商業性房產收入可用於彌補開發虧損等,同時要求建屋局通過大規模生產、改進設計和技術等手段,千方百計降低建設成本。
建屋局在開發每一棟組屋前,都會先徵求社會的意見。只有在社會購買意向超過房子供應量的情況下,新房的建設才會開工,在工程完工後再搖號分配。因此,新加坡的組屋不存在積壓問題,這樣保證建設資金不被積壓。

新加坡人必須節省部分工資,在一項名為「中央公積金」的國家管理計劃中。起初,這筆資金僅用於退休。為了讓更多的家庭能買得起組屋,1968年,政府允許居民動用公積金購買組屋及支付每月的房屋貸款,幫助更多的人成為房屋主人。
在與時俱進中滿足
不斷提高的住房需求
與許多其他國家不同,新加坡的公共住房不僅為窮人服務,相反,它迎合了大眾。某些收入上限內的公民可以購買各種類型的資產,從基本的兩室公寓到帶有游泳池和健身房的高級公寓。它們的價格通常比私人市場便宜20%-30%,但你必須先申請並訂購公寓,然後等待幾年才能建成。此外,您必須在完成5年的最低占用期限後才能出售它。

如今,新加坡組屋已經規劃、設計和建造了超過100萬套公寓,分布在整個城市中。居住在公共住房中的人口百分比,從1960年的9%增長到2016年的82%,隨著新加坡經濟的崛起,房屋所有率也迅速提高。

新加坡的公共住房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公共住房之一,但有人認為這是一種社會控制方式,具體而言,配額可確保每個組屋區混合居住華人、印第安人、和馬來人。目的是認真整合種族群體,防止形成動盪的種族飛地。但是,仍然有一個強大的機構,擁有有效的政策和強大的政治意願,解決了新加坡的住房危機,改善了數百萬人的生活條件。

專業化設計,大規模綜合開發,
按老百姓的承受力制定房價,
真正做到高質量、低成本、低價格,
是新加坡「居者有其屋」計劃
能夠成功實施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