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衛生部長:雄鷹已著陸
2月15日,澳大利亞訂購的首批14.2萬劑輝瑞疫苗從比利時送抵澳洲。
澳洲衛生部長格雷格·亨特宣布:「雄鷹已著陸。」
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里森說:「疫苗已送抵。我們的抗疫要升級了。」

(澳洲2月15日收到首批輝瑞疫苗。圖源:7 News)

(首批疫苗由新航送抵雪梨)
先前幾周,由於供應鏈存在可能問題,澳洲一直擔心疫苗是否能如期送至,若出現耽誤,則會破壞澳洲政府本月下旬開始接種的計劃。

(紐西蘭2月15日收到首批輝瑞疫苗。圖源:Wion)
同日,6萬劑疫苗從比利時由新航送抵紐西蘭。

從flightradar24網站信息判斷,執行這項任務的是新航SQ285航班,註冊號9V-SMG。

(新航SQ285,註冊號9V-SMG在奧克蘭機場卸貨)

(36小時飛行途中,疫苗的存放溫度受到即時監控。圖源:紐西蘭衛生部)
新加坡給澳新運載首批疫苗

2月15日,新加坡交通部長王乙康在臉書上寫:「通過樟宜機場和新翔集團,首批疫苗由新航送抵澳洲、紐西蘭;在盡力控制本土疫情的同時,我們也為本區域和世界抗疫盡一份力。」
新翔集團(SATS)是新加坡樟宜機場的地勤服務公司。
在王乙康臉書貼文之下,有讀者Eunice Teo留言問:「為何澳洲不用澳航運送疫苗?」

另一讀者BTPG Tay答:「全球有能力運載溫控貨品的航空公司只有24家,新航是其中一家。」
根據《ExecutiveTraveller》報道,從去年三月至十二月,新航從全球各地為澳洲運載了2200多公噸的個人防護用品、醫療器械與儀器、藥品和檢測試劑盒。
新加坡港「安全走廊」 為10萬名各國海員提供換班站
2月15日,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MPA)發布文告指出,從去年3月27日至今年2月15日,新加坡一共為5000家船務公司的6700多艘船隻的10萬名海員提供站點,讓他們在新加坡換班。

(新加坡港。圖源:MPA官網)
疫情下大力推進國際海空聯通 新加坡緣何敢冒風險?
曾分析,境外輸入病例是新加坡的一大威脅,尤其變異病毒傳染力更強,而且越來越多病毒潛伏「超長待機」現象說明無症狀感染的機率可能越來越高。
而且,從去年底至今,已有不少本地社區病例證明與航空業、海事業職工和家屬有關。
儘管新加坡邊境控制時有抓緊,例如過去一兩個月縮緊了英國、越南、馬來西亞等地的入境政策,但是,從大趨勢看,很明顯是走向開放的。
就有一些讀者評論「X國一天的境外輸入病例都沒新加坡高,新加坡長點兒心吧」「好了傷疤忘了疼,竟然還讓Y國旅客入境」……
既然境外輸入是一大風險源,而境外輸入的兩個主要接觸點是航空業與海事業,那麼,為何新加坡「不長點兒心」?為何新加坡偏偏還要開放航空業和海事業? 原因很簡單——作為島國,作為城市國家,不開放航空與海事,等於自己把自己憋死掐死。

在工業革命之前,人類主要的政治活動、經濟活動都在大陸。如果沒有文化復興帶來科技進步和工業革命帶來遠洋航行,海島永遠附庸於大陸,即便古老海島文明如日本也念念不忘、一心垂涎隔著大海的彼岸土地。
有了遠洋航運,海島才有價值。正是英國、荷蘭在東南亞的爭霸,才有了新加坡的開埠。有了兩百多年前奠下的自由貿易政策基礎,加上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後期積極進取的開發和經營,才有今天的新加坡。
從開埠至今兩百餘年,無論在工業革命時期或在現在的後工業革命時期,新加坡最大的附加值就是自由、開放的樞紐價值,從地理到系統、到政策的自由與開放,為本區域和世界提供安全的、可靠的、自由的、開放的、高效的海運、航空、金融、信息、專業服務、人才流動的樞紐。

(2月5日,中國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在京與新加坡交通部部長王乙康舉行視頻會議。李小鵬表示,中方將進一步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涉交通運輸工作,願與新方一道,深入推進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在加強疫情防控前提下,探索研究進一步便利人員和經貿往來的有效措施,保障國際物流供應鏈穩定順暢,推動兩國交通運輸合作邁上新台階。圖源:王乙康臉書)
作為樞紐中心的基礎行業,新加坡的航空業和海事業晚一天開放,新加坡的這種樞紐價值就遭到多一天的削弱。
如果這個樞紐價值徹底削弱至零了,新加坡就回到開埠之前——孤懸海外的彈丸小島,一窮二白,一無所有。
如果沒有了航空業和海事業搭建起來的國際互聯互通,一個小島談何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服務?沒有國際貿易,沒有國際金融,沒有國際服務,靠區區小几百萬常住人口,能撐起什麼國內市場和創造什麼安居樂業未來?
這,就是新加坡拚命維繫航空業、海事業為代表的區域樞紐中心行業的自由與開放的主要原因。

拼了命,如果還免不了得病死,那也總比自己把自己憋死強。
在此恭祝諸位讀者:恭喜發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