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總統府全景。新加坡的國家儲備金必須得到總統同意並簽字後才能動用。(海峽時報)
作者 程英生
在過去,誰敢建議動用國家儲備金,必定引來領導人一頓訓斥,一律被定性為蠱惑民心、敗國亡家之言。
然而,隨著政府準備開啟國庫動用儲備金以來,這個局面全然不同了。
近日竟有一位小女孩,輕聲一問領導人,百億元儲備金出閘,會否掏空國庫?
政府平時教民有方,女孩顯然耳濡目染,她這一問,問到王瑞傑副總理心坎里;他心裡一陣溫暖之後,日前特意在國會提到女孩的詢問,先贊她懂得「未雨綢繆」,接著以堅決語氣說:
政府怎能讓下一代負債?我們絕不會讓國家破產!

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國會視頻截圖)
疫情下的王副總理,發言每每語氣激昂堅決,這回直說不讓國家破產,是一次信心喊話。不過,可惜他沒闡明這份信心的依據。
讓市民自己想像的話,一種可能的解讀是:國庫盈實之極,不管經濟海嘯有多猛烈,我們撐得住,還可撐過幾個春夏秋冬。
另一解讀或許是,政府相信抗疫勝利大有希望,不是今年就是明年,不會搞到財庫枯竭。
不管你有什麼解讀,有個關鍵的細節你肯定不知道:外匯儲備金的實際數額。
就在王副總理稱讚女孩的同一天,他也鄭重地告訴反對黨議員畢丹星,停止繼續追問外匯儲備金積蓄了多少錢,因為這是國家機密,好比國家軍火庫里的炮彈,數額不可外泄,以免被人利用,陷我們於不利。

工人黨秘書長畢丹星。(國會視頻截圖)
副總理這麼一說,畢丹星得不到答案,愛護國家利益的你我,也無從知道和不該知道,當然也無法判斷我們阻擋經濟風暴的能耐。
一些非正式的估算是:新加坡積累了兩千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金。不過實際數額應該更多。
我們不知外匯儲備金有多少,但知道在一年半載內,我們還需要動用更多經濟彈藥,實際數目難以估計。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MAS))外觀。(聯合早報)
發自各地的財經新聞,充斥著令人膽戰心驚的的消息:各地股市急劇波動,各類企業停工停擺,各國失業率爆炸性上漲,各種服務和商品的需求劇烈收縮。
經濟學家還說,在疫情之前,很多地方的政府、企業和家庭的負債率本來就處在歷史高峰,這意味著債務的違約潮已經是一觸即發,使全球金融體系面對巨大壓力。
各地許多銀行已經宣布取消分紅派息。歐洲央行甚至指示歐元區銀行暫時停止支付股息,以保持流動性來幫助家庭和企業。
在新加坡,許多企業苦苦掙扎,政府的援助不能完全止血。深受衝擊的餐飲業者,很多面臨關門厄運。

4月7日至5月4日禁閉令實施前,本地商場裡的小商鋪都在進行「閉店一個月」的準備工作。(海峽時報)
與此同時,政府一再說,我們即使遏止了疫情,經濟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 進一步來說,我們要等到世界好起來了,尤其是經濟大國都好起來了,這場巨大暴風雨才算過去了。形勢如此險峻,未知數如此之多,市井小民難免好奇:我們究竟有多大的經濟能耐應付這一切? 這關係到老百姓信心的底線,是人們心裡自然的疑問;提問者未必帶著什麼不良的或政治的企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