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地鐵上現「鬼修女」,差點把我嚇休克
尼瑪嚇死我了!
插播一則萬聖節惡搞視頻,先醞釀下情緒...
視頻連結:
...
新加坡萬聖節太嚇人了...
一不留神,一戴「面膜」的修女就坐旁邊了,嚇的我差點尿了...
...
直接上圖...

(圖:來源自網絡)
沒看到???
來張近景圖...

(圖:來源自網絡)
這不禁想起了前兩年在國內的鬼新娘...
更丫嚇人...

(圖:來源自網絡)
總之,接下來,在新加坡街頭會看到更多詭異的道具...
最近來新加坡的小夥伴要有心理準備...
在街頭可能會碰到這樣的寶寶...

(圖:來源自網絡)
酒店或許會給你準備一盤眼珠子...

(圖:來源自網絡)
或許還有有人在窗口晃來晃去...

(圖:來源自網絡)
散步都可能碰到惡搞...

(圖:來源自網絡)
...
要體驗下不???
不過,這麼嚇人幹嘛呀,萬聖節究竟是幹嘛滴?
萬聖節,就是「萬鬼節」,據說在公元前五世紀,愛爾蘭凱爾特人將10月31日定為夏末,此時太陽進入天蠍座,冥王星則在射手座。
太陽像徵人間,冥王星代表冥界,二者的吸引和排斥會形成神秘的超自然力量。鬼魂降臨人間,凱爾特人生怕成為鬼魂重生的替代品,想法設法避免自己成為犧牲品。
簡單理解就是中國民間常說的——「鬼上身」。

(圖:來源自網絡)
機智的凱爾特人會在這一天夜裡,熄滅家中蠟燭,爐火,表示家裡沒人。男人們成群結隊,戴上猙獰可怕的面具上街鼓譟,想把鬼嚇跑。
這個來源並不完整,萬聖節是後來發展起來的,比如南瓜,土豆是美洲的,蛋糕放銀幣是維京人搞的,古愛爾蘭不鑄幣……
這種方式慢慢在歐洲蔓延開來,成了萬聖節(HALLOMAS),也寄託著希望逝去親人進入天堂的願望。
再發展下去,萬聖節成了生者與死魂靈溝通的時間段, 巫師巫婆因此生意興隆。
教會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控制人們的思想。恐懼,是人類尋求宗教慰藉的主要動力之一。
但萬聖節在東正教地區被阻隔,俄羅斯不過萬聖節,除了宗教分離因素,斯拉夫民族文化也不怕鬼,恐嚇並沒有什麼用。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時,就感覺老毛子不怕鬼,有酒就行,哪怕是在黑夜的沼澤地里。
在東南亞,在新加坡都能找到響應者和追隨者,並成為社會潮流...
而實際上,這些都是一種商業套路,背後都是商家牟利好時機...
各位看官覺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