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總英康(NTUC Income)將從一家合作社轉為企業,以提升競爭力來追求長遠增長,這預料在今年下半年完成。
作為一家合作社,英康受到一些限制,例如機構成員必須是合作社或工會。若轉為企業,機構投資者也可以持股,讓公司在籌資上有更大靈活度。
在企業模式下,公司的股權價值將不受到限制。目前合作社的股權必須維持在面值(par value),即限制在每股10元。此外,轉為企業之後,公司在派發凈盈餘上有更大靈活度,分給股東的紅利(dividends)不再受到法定限制。
英康將把現有的保險業務和資產轉移給這家新公司——英康保險有限公司(Income Insurance Limited),並對合作社進行清盤。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已批准這項轉移方案。
這項企業計劃改變的是英康的法律模式,不會對它的機構結構或商業營運帶來影響。現有保單持有人的保單覆蓋面、利益和條款也不變。
職總英康總裁楊承霑今早在記者會上說:「英康尋求企業化是為了取得營運靈活性,以及開拓更多策略性的增長選項,以站在平等的立足點上同國內和區域保險業者競爭。」
儘管職總英康是一家合作社,但它跟其他商業保險業者一樣面對行業競爭和挑戰以及監管要求。這個領域下來預計遭遇更強的逆風,包括本地市場趨向成熟以致國內市場增長放緩,以及大型保險業者占據主導地位和新科技業者湧入,導致市場份額差距加大。
英康是由已故副總理吳慶瑞博士倡議,在1970年成立。當時,吳博士認為成立合作社將能夠推進職工運動的發展,其中一個建議是成立保險合作社,以確保工友在艱難時期有一筆錢能應付生活所需,同時為年老生活預先儲蓄。
企業化之後,職總創優企業合作社(NTUC Enterprise)依舊是新公司的最大股東,公司繼續是合作社旗下的機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