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到一則新聞:
新加坡工藝教育東區學院九名學生在參與全國體能測驗後身體不適送院,這九名學生是在參加全國體能測驗其中一項2.4公里跑步後感到不適,因此送院接受觀察。
新加坡學生的體能都這麼差了嗎?學生平時是這麼缺乏體育鍛鍊嗎?
文:子欣
娃進了政府學校後日益圓潤
我家孩子剛來新加坡的時候,就讀的是一所IB體系的國際學校。學校里各類活動設施隨處都是,只要想玩,攀岩、沙坑、鞦韆、滑索,繩梯……多到根本玩不過來。

一到下課時間,操場上全是踢足球的孩子。每天放學以後,娃還要賴在校園裡跟小夥伴瘋上一個多小時,直到保安趕人才走。一身臭汗被我趕回家,累到等我燒飯等到睡著。

在IB體系裡,體育是一門跟英語數學同等重要的科目,除了每周課時和其他課完全相同外,體育也是需要在學期末計算相同比重的成績記入成績報告單的。課後活動的CCA課程里,體育類往往是最受孩子歡迎的,每人只能選一門免費體育課程呢!
從國際學校轉學到政府小學後,娃肉眼可見地圓潤了很多。學期末,report book上其他欄目都是excellent,唯獨體重那欄,大大的Overweight!

新加坡娃不好動
大多每天運動不到一小時
近期一則調查顯示,新加坡兒童與青少年每日的運動量近乎「不及格」!

數個工作小組收集了來自57個國家和地區的資料,並由一個國際專家小組評估,幾名來自新加坡的學者及代表也參與其中。
新加坡研究員將2010年至2020年、年齡不超過18歲的孩童和青少年的相關數據納入研究範圍。

調查指出,新加坡青少年在整體體育活動(overall physical activity)指標方面取得的成績是:C-。 按調查採用的分配成績的方式,C-指的是只有40%至46%的受訪者在某個指標上達標。
換句話說,新加坡至少有54%的孩童和青少年,未遵循國際建議的每天平均至少花60分鐘進行適度或劇烈運動。
相比57個國家和地區平均取得D的成績,新加坡的表現算是高於平均水平,但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接受調查的亞洲城市中,日本在體育活動指標這一環的表現最優異,取得了B-的成績。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是唯一的指標,調查還針對其他九個方面供受訪者給予反饋。新加坡在其中兩項指標中的成績還算不錯:
社區和生活環境在鼓勵孩童和青少年參與運動的影響力:取得A+(94%至100%的受訪者認同)的成績;
政府機構實施的相關政策和條例能讓孩童和青少年有運動的推動力:取得B(67%至73%的受訪者認同)的成績。

隨處可見的組屋遊樂場
然而,一旦納入涵蓋10個指標的整體成績來看,新加坡的總成績是C+。57個國家和地區的平均水平為D+,芬蘭和日本以B-的成績領先。
為啥新加坡人一向來都熱愛運動,娃的每日運動量卻不達標?
學校課程安排
娃每天早上吃完早餐去上課,沒過1個小時,就到了snack時間。看著其他小朋友在吃東西,自家的娃也肯定忍不住。於是每天都要帶幾塊小餅乾,或者一個水果,在8點多吃。

8點多剛吃完,10點15又有半小時的recess。這個時候,所有的孩子都要去食堂飽餐一頓。這個時候,娃就會去買一份雞飯、意面或者魚圓面,零花錢比較寬裕的時候,還會買一盒飲料或者一杯水果。
半個小時,要排隊買還要吃,吃得快的,吃完也不能劇烈運動,最多走幾步;吃得慢的,連飯還沒吃完就要收拾回教室上課了。
特別奇葩的是,新加坡小學上課是一節課連著下一節課,就連上廁所都是舉手示意老師然後自己靜悄悄出去上,何談課間十分鐘的休息。

1點半放學以後,娃都趕著回家吃午飯,一般2點左右能到家,吃完都快3點了,寫寫作業,晚上6點又開飯了。晚飯為什麼不能晚點吃?因為9點就得上床睡覺,第二天6點多就得起床上學了。
學業壓力大
這樣算下來,一天大大小小得吃5~6頓,又沒有時間運動,你說娃能不胖嗎?下午晚上為什麼不運動?因為學業重啊。新加坡的小學生90%都是放學後要參加補習的。除了學校的作業,還有補習班的作業,寫完這些,就得趕緊洗漱上床了,哪有時間去運動。

對體育重視程度不如中國
況且,新加坡的學校對體育運動也沒有像中國那麼重視。中國的小學要求孩子每天要跳繩、坐位體前屈,還要家長每天在家校聯繫冊上記錄每天的鍛鍊情況。除了每學期末的體測,在中考的時候,體育還要算進中考分數。這些,新加坡的小學完全沒有要求。
記得姐姐在中國上小學的時候,我們還特意買了一個練習坐位體前屈的工具,就是為了讓她能天天在家練,以免考試不及格。

坐位體前屈訓練器 MOMS DAILY
教育部還是有在改進
不過最近,我聽妹妹說,小四會有一個被稱為NAPHA的體能測試,其中一項是跑1.6公里,所以同學們最近體育課都在練長跑。真的嗎?這真是太好了!我趕緊去查了一下這個NAPHA測試。
新加坡的體能測試叫做NAPHA,它由仰臥起坐、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短程往返跑和引體向上這五項必選技巧類和耐力跑2400米組成。針對不同年齡這一考試有著不同的標準。開頭新聞里讓9名學生送進醫院的就是這個NAPHA測試。

小學組的NAPHA由仰臥起坐、引體向上或傾斜引體向上(inclined pull-up)、坐位體前屈(sit and reach)、立定跳遠、折返跑,以及1600米耐力跑組成。小學生必須參加測驗的年級是小四和小六。
除了校內的體育課外,新加坡教育部還開發了一套最有特色的體育項目OBS(OUTWARD BOUND SINGAPORE),要求每位中三的學生必須參加野外生存訓練,參加前,學生需要進行體驗,通過了在當季參加訓練,沒有通過的會在下一季體檢合格後補上。

這項訓練對於很多學生來說是一項很大的挑戰,學生要在烏敏島上完成為期一周的生存訓練,期間有攀岩、叢林探險、製作竹筏、劃皮艇繞島一周等難度相對較高的活動。

新加坡有這麼多體育設施,運動氛圍這麼好,我們也該見縫插針地帶著孩子多運動,讓他們從小養成愛運動的習慣,於自己於孩子,都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趕緊帶著孩子動起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