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有藝思2022》來了!

10月2日(星期天),下午3點30分和晚上7點30分,《鼎有藝思2022》音樂會將在在史丹福藝術中心黑箱劇場呈現。在鼎藝團二胡演奏家謝宛樺的帶領下,第三屆的《鼎有藝思》將通過二胡和傳統蒙古樂器馬頭琴別具一格的聲音,帶您體驗一場充滿異域風情的音樂之旅。《鼎有藝思2022》是鼎藝團歡慶成立15周年「與您藝起」音樂會系列之一。
跟隨鼎藝團二胡演奏家謝宛樺,客座馬頭琴演奏家王晶和鼎藝團啟程,通過現代華樂室內樂體驗廣闊美麗的蒙古草原。聆聽由劉明源作曲的《草原上》,和趙俊彥編曲的《牧歌》,以及其他蒙古與華樂的作品,來呈現濃郁民族色彩。
相關信息
日期:10月2日(星期天)
時間:下午3點30分和晚上7點30分
地點:史丹福藝術中心黑箱劇場
售票連結:
https://sistic.com.sg/events/logue1022
*音樂會票價為$28、觀眾可到 SISTIC 網頁購票。華僑銀行和百盛卡持有者能享受購票優惠。
關於《鼎有藝思》
《鼎有藝思》是一個年度文化交流系列,為鼎藝團演奏家提供自由發揮的平台,實現個人的音樂表達、突破個人的藝術造詣。演奏家們將在每屆的《鼎有藝思》里和來自不同種族文化的演奏家合作與跨界,呈獻一場融合現代華樂室內樂與其他種族文化的音樂會。
二胡演奏家謝宛樺表示,「謝謝鼎藝團給我機會製作這個版本的《鼎有藝思》。通過這個過程,我參與幕後製作,邀請了一位自己想要合作的客座演奏家,選擇音樂會曲目,安排排練,等等。我一直都對馬頭琴很感興趣,希望能與馬頭琴演奏家同台演出。它獨特的聲音總能把我帶到廣闊的蒙古草原上。我很高興通過《鼎有藝思2022》更深入的了解蒙古音樂和文化。希望大家會喜歡這場音樂會所呈獻的作品。」

《隨藝聊》– 拉近不同文化背景
音樂與樂器的距離
除了音樂會,觀眾也能參與由鼎藝團二胡演奏家謝宛樺和客座馬頭琴演奏家王晶主持的《隨藝聊》。聽聽兩位演奏家對這次合作背後的心思與感想,了解她們之間的文化交流。《隨藝聊》將在10月2日(星期天),下午4點45分至下午5點30分,在史丹福藝術中心黑箱劇場舉行。入場免費。

關於鼎藝團
成立於2007年的鼎藝團,是新加坡最傑出的華樂室內樂團之一,宗旨在通過演奏華樂傳統音樂與跨流派現代作品,弘揚與推廣華樂室內樂。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已連續多年與鼎藝團合作,在春節期間舉辦「現場音樂會」品牌項目。

演出者簡介

謝宛樺 二胡演奏家
謝宛樺畢業於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與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聯辦的榮譽學士學位。她也是新加坡胡琴學會常務理事、精英華樂團副團長,曾任高胡首席及樂團首席。
因為從小就喜愛音樂,謝宛樺自幼就學習不同樂器,如鋼琴、古箏及二胡。從小學至今跟隨中國著名二胡大師張玉明老師學藝。多次在新加坡國家級比賽獲得大獎的她,也曾以小合奏首席及演奏員身份在國家級大賽中多次榮獲冠亞軍。
在張老師的強力影響和鼓勵下,謝宛樺開始接觸了不同的戲曲,如潮劇、京劇、黃梅戲等。2015 年她以二弦領奏帶領了新加坡陶融儒樂社在汕頭民間音樂花會演出,深受好評。謝宛樺也參與過與新加坡華樂團演奏機會。謝宛樺是活躍在當今華樂舞台的青年生力軍。

王晶 馬頭琴演奏家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馬頭琴傳承人,旅新胡琴演奏家。出生成長於中國內蒙古,系統地學習了(馬頭琴,二胡,高胡,板胡,京胡 )以最高獎學金畢業於天津音樂學院。
曾擔任天津青年民族管弦樂團首席,在大型演出中擔任獨奏,領奏。在天津舉辦胡琴獨奏音樂會,用 5 種胡琴,表現不同風格的作品,贏得廣泛讚譽。
2019 年入選「中國國家藝術基金馬頭琴人才培養項目」,並獲得馬頭琴優秀傳承人獎。馬頭琴,於 2003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並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蒙古民族的代表性樂器,王晶也是新加坡本地唯一一位馬頭琴演奏家。
近年來,王晶穿行於草原與城市的往返旅行中,探訪了許多資深音樂學者與民間藝人,不斷深入探索少數民族音樂的特色,以及樂器背後所表現出的文化生命力。同時致力於華族音樂教育與蒙古族音樂的傳播與融合,受邀出訪多個國家及中國各地的演出活動和學術訪問。
在新加坡多元種族文化的土壤中,王晶積極參與了不同樂器之間的實驗融合與創作中,為馬頭琴音樂的表現力展現出更多的可能性。作為聯合創立人,「吉馬樂團」於 2017 年發行了首張音樂專輯,先後取得了 iTunes 新加坡世界音樂排行榜第一名、iTunes 西班牙世界音樂排行榜第二名的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