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金坊外觀。(海峽時報)
作者 葉孝忠
每回經過黃金坊(Golden Mile Complex),回憶就如手機提示,不斷跳出來提醒。
大學時代去馬來西亞或泰國南部旅行,都會在這裡搭上快車。它象徵著遠方,也被稱為小泰國,一踏進去就覺得自己空降微笑之國,那氣味、聲音和色彩,有紛紛擾擾的精彩。
今年五月黃金坊接受遠東機構(Far East Organization)和鵬瑞利集團(Perennial)的出價,以7億元出售。消息一出街,習慣了改變發展就是硬道理的國人,也不免唏噓,這座漂浮在海上的島嶼是抓不住回憶的。

鳥瞰黃金坊(Golden Mile Complex)和隔鄰的黃金大廈(Golden Mile Tower)。(聯合早報)
在其他光鮮亮麗的購物中心比較,黃金坊是個獨特的存在。
它擁有多重身份,是住宅是辦公樓,也是「小泰國」,過去經常往來新馬的旅行者,這裡就像是一個隨性的大巴總站,匆匆忙忙上車下車抵達和離開,混亂但自有節奏。

黃金坊也是「小泰國」,這裡隨處可見寫著泰文的商店。(聯合早報)
它的曖昧、跳脫,甚至帶著邪氣的微笑令人著迷也令人恐懼,在島國已經不容易找到這樣的地方了。難怪曾經有官委議員形容它是「垂直的貧民窟」(Vertical Slum)。

(聯合早報)
或許值得慶幸的是,這棟建造於1974年的現代建築將獲得保留,發展商也將好好「清理」它。
不少建築學者都提過黃金坊的獨特意義,它不止展示了新加坡獨立後欣欣向榮的氣勢;空間裡的多種可能,在今天已經習以為常,但在當時可謂極具實驗性。它精彩詮釋了高密度的城市生活其實可以很便利很好玩。

黃金坊內部。(葉孝忠攝)
黃金坊得在明年5月前清空交給發展商,再經過「小心的修復」,其健壯的身體還在,但我們所熟悉的靈魂或會消失。消失前,我們再看看它一眼。
我經常有事沒事就走入這棟好看的建築,它就像一個迷宮,這增加了探險和發掘的樂趣。

(葉孝忠攝)
其中有不少單位是商住兩用,所以你可以選擇嘗試搭電梯(如果你找得到電梯)到10樓。這裡可以深入建築的中心,那仿佛是另一個世界。

黃金坊10樓的建築色彩與線條。(海峽時報)
線條明快的樓梯,加上由遠至近,分層的單位,構成各種精彩的圖案,已經很久沒撫摸過那些木頭制的梯級扶手了。
10樓還有一個中庭,能收割陽光,甚至設有羽毛球場。高聳的黃色柱子一字排開,十分壯觀。

10樓中庭的羽球場。(葉孝忠攝)
建築兩旁都有窗口可以眺望風景,向東的那一端可以看見加冷河和體育場。仔細看,其實黃金坊里還有不少有趣的建築細節,圓形的通風孔設計特別好看。

圓形的通風孔設計特別好看。(葉孝忠攝)
四樓,一般人不會經過的地方,竟然藏著一家新加坡最大壓鑄玩具車店D Hive,裡面的藏品擺設獨具創意,會讓玩具車收藏迷瘋狂,這家商店裡還設有空間讓「車迷」休息並享用飲料。

(葉孝忠攝)
因為疫情關係,大門口的長途巴士公司不少已經結業或搬家,現在來黃金坊的國人,就是衝著裡面的泰國餐廳和美食。
幾個月前蠻火的Flying Pig以蟹肉滑蛋飯吸引不少食客來排隊,現在還擴充了店面。

幾個月前蠻火的Flying Pig以蟹肉滑蛋飯吸引不少食客來排隊。(葉孝忠攝)
第一層有不少泰國餐廳,提供各種泰式小炒和燒烤,你也可以打包泰式烤魚、烤豬肉串和芒果糯米飯,價格合理且口味地道。
夾雜在餐廳當中,有不少蔬果店,售賣時令的泰國水果,包括酸酸甜甜的芒果梅,還有現在當季看起來其貌不揚的山託兒(Santol),果肉看起來像棉花和山竹的結合體,也同樣是酸酸甜甜的,十分開胃。

黃金坊內的蔬果店經常售賣時令的泰國水果。(葉孝忠攝)
二樓的超市十分好逛,除了能買到各種泰國食品和日用品,包括冰爽的蛇粉(爽身粉,當過兵的男生都會熟悉這品牌)。除了爽身粉之外,這品牌也有沐浴露等產品。

蛇牌沐浴露。(葉孝忠攝)
不能去泰國的日子,不少人來這裡買泰式奶茶包等,其中最平易近人莫過於零食,看得人眼花繚亂,由泰國皇家出品的牛奶糖、榴槤脆米、椰子脆片、龍眼乾等。

榴槤脆米。(葉孝忠攝)

椰子脆片。(葉孝忠攝)

龍眼乾和青檸干。(葉孝忠攝)
超市裡其實有不少有趣的小吃攤,售賣一些適合下午茶的小點心,金黃色的木薯球(Kanom Kai nok kra ta),炸得外脆里酥,很有嚼勁,特別好吃。
還有售賣泰式小煎餅,都是頗為地道,無需飛行就能品嘗到的泰美味。

金黃色的木薯球。(葉孝忠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