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後的檢查結果也證實了這一點,原本張慶祥兩個肺都有成千上萬的腫瘤,此時癌細胞發生了轉移,一個肺上面的數量發生了減少,這無疑增大了張慶祥的存活機率。
經過兩個月的治療,張慶祥的腫瘤數量下降了90%,並且腫瘤數量在幾個月之後還會繼續下降,不過癌細胞的基因非常不穩定,他們一直會在變異,甚至會產生抗藥性,因此患者必須不停地與癌細胞做鬥爭,結果仍未可知。
與癌症的鬥爭不光是身體上的,更是一種精神上的。
過去,張慶祥總是跟別人炫耀財富,每到春節,他就會開著自己價值不菲的法拉利到處串門,給親戚發放壓歲錢,他認為這能讓別人羨慕自己擁有的財富,這成為他最大的快樂。
此時,躺在病床上的張慶祥突然意識到,其實財富只會帶來別人的嫉妒和憎恨,他們並不會與你一起分享快樂,自己分享的不過是驕傲而已。
張慶祥的驕傲其實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那並不是真正的快樂。真正的快樂是幫助那些處於困境中的人們之後產生的愉悅。
此前,張慶祥對待患者很麻木,他只把他們當成賺錢的工具,剛住院時,張慶祥很不理解患者說的「保持樂觀」四個字,可當他患上癌症之後,他發現擁有的房子、法拉利、去過的米其林餐廳都不能帶來快樂,只有人與人的互動,那些能和他一起笑,一起哭,能夠認同他所經歷的痛苦和折磨的朋友才是他的財富,真正的快樂是「保持樂觀」。
此後,當他再去見這些癌症患者時,鼓勵他們的話就變成了「保持樂觀」。

有患者問過張慶祥,「如果重過你的人生,會不會成為一個非常不同的醫生?」
張慶祥回答「是的,我會變得不一樣,我現在真正理解了病人的感受,對那些年輕人,我會說,有時候你必須通過艱苦的方式來學習,成功富有並沒有錯,唯一的問題是我們中大多數人都像我一樣,無法處理與患者的關係,換句話說就是從每一個病人身上榨取到他們最大的價值,現在我知道,那些都是錯的」。
最終,張慶祥還是沒有戰勝癌細胞,他的病情不斷惡化,在最後幾個月中,張慶祥開始學習如何面對死亡,如何更好地生活。
在臨終之前,張慶祥每天都會看到癌症病人相繼離去,他看到病患因為身體上劇痛,每隔幾分鐘都要用嗎啡止痛,連呼吸都變得無比的困難,他這時才真正明白病人的痛苦。
在臨終前,張慶祥說「我們不一定總是想到自己,而應該去愛和幫助別人,我們總想著掙錢,但那些錢並不屬於我們,只有健康的體魄才能讓我們更好地享受人生」。
2012年8月,張慶祥的人生走到了盡頭,他不幸去世,時年41歲。

儘管身家過億,但其實張慶祥並沒有享受到真正的快樂,也就是幫助別人。
在他去世之後,他的妻子繼承了他的遺產,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為他留給我的遺產感到驕傲」。
張慶祥掙的錢留給了妻子,可是卻沒能保住他的命。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當張慶祥面臨死亡時,錢的作用變得十分有限。
張慶祥的去世也引發了大眾的討論,其中有一點值得我們反思,那就是如何早日發現癌症。
天津市腫瘤醫院教授王長利指出,肺癌之所以很難治癒,是因為它的先兆並不明顯,早期肺癌很容易產生誤診或者漏診,因此當肺炎發展到一定體積時,周圍的細胞侵犯較多或者發生了遠端轉移時,我們才會感覺到明顯的不正常,而肺癌引起的咳嗽、咳痰等症狀又與其他呼吸道疾病非常的相似,因此很多人患上肺癌之後,往往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如果能夠早點發現肺癌,其實結果可能並不相同,一厘米以下的肺癌治癒率可以達到90%,2厘米的治癒率能達到85%左右,雖然只是差了一厘米,但在幾率上卻有著明顯的差異。
肺癌並非不治之症,只不過不同分期的預後相差很大,因此當我們身體出現咳嗽,胸痛,發燒,聲音嘶啞等症狀時,一定要引起足夠的警惕,儘早地上醫院進行檢查,拆除掉那些可能的原因。
癌症離我們並不遙遠,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多關心自己的身體,不要像張慶祥一樣,總是覺得自己身體非常的健康,即使沒有異常的情況下,我們要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