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地的中國遊子在珍珠坊的物流公司排隊,準備把班納杜等藥品寄回老家。(新明日報)
作者 李國豪
冠病疫情在中國日益嚴峻,全球各地都密切關注其「溢出效應」,同時也關注當地藥品是否出現短缺的現象。
綜合《新明日報》和亞洲新聞台等媒體報道,不少居住在新加坡的中國公民紛紛大量掃貨,將相關藥品寄給中國的家人及朋友。
在台灣、香港和澳門等地,乃至澳大利亞部分地區,必理痛(Panadol,在東南亞稱「班納杜」)等非處方退燒、止咳與治感冒藥品也出現搶購熱潮,供貨緊張。

貨架上的班納杜所剩不多,牌子上都以紅色英文字體寫著:暫時缺貨。(新明日報)
這導致新加坡班納杜等藥品的需求量大增,過去幾天一些零售藥房的班納杜藥品陸續斷貨。其中,新加坡全島各處的屈臣氏更是祭出每名顧客限購六盒班納杜的措施。
位於牛車水珍珠坊購物中心內的幾家物流公司外都排起了長長人龍。隊伍中大部分都是買藥準備寄回老家的中國遊子。
這種藥品的掃購現象,迫使新加坡衛生部周三(21日)出面呼籲,公眾應適量購買足夠自己服用的分量,以免浪費。

本地近日出現班納杜系列藥品搶購潮。(新明日報)
在台灣,各地藥局貨架上的必理痛(在台灣稱為「普拿疼」)同樣被搶購一空。
台灣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秘書長邱建強直言,根據全台各藥局的回報,大量購買者多為中國大陸配偶和台商。
台灣當局因此出面呼籲民眾理性購買,並勸請民眾勿大量往外轉寄。
台灣防疫指揮官王必勝甚至不排除,若之後搶藥情形嚴重,當局或會考慮管制購買數量。
類似的搶藥潮亦在香港與澳門上演。
據報道,香港的感冒藥如必理痛和「幸福傷風素」均出現短缺。
澳門則是抗原檢測試劑、連花清瘟等防疫物資奇缺,感冒退燒藥也被掃購一空。
在澳洲墨爾本最大華人社區之一的博士山,也有藥劑師聲稱,當地幾家藥店的必理痛皆已售罄。
這相信是澳洲華人近日開始將必理痛批量寄回中國給家人朋友所致。

被民眾大量掃購寄往中國大陸,台灣普拿疼也陷入了缺貨窘境。(聯合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