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正月晦,假日無公事」
說的是百無聊賴的假日。
你知道新加坡一年有多少天公共假期嗎?
不用查。告訴你,基本上一年有11天假期。
除了有三天是非不同種族特有的假日,其他8天的假日是平均分配給四大種族。
為了公平,每一族群分到兩天的公共假日。

四大種族的假日
基督教分到耶穌受難日 Good Friday和聖誕節 Christmas。
馬來族或回教徒分得開齋節Hari Raya Puasa和哈芝節Hari Raya Haji。
信奉興都教或佛教的印度族分得屠妖節Depavalli和衛塞節Vesak Day。
而華族則分得農曆年初一、初二兩天。
去查了查才知道,其實之前,還有其他節日被列為公共假期,但後來因為各種客觀因素,這些節日也被拿掉,變成現在11天的法定公共假日。

圖片來自網絡
先看看非宗教性質的三天到底是哪三天。
元旦
每年西元的第一天,即元旦,算是一個舉世慶祝的節日。
幾乎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都會在歲末十二點,辭舊迎新,燃放煙火。
西元,是一種源自於西方社會的紀年方法,原稱基督紀元,又稱西曆,以耶穌誕生之年作為紀年的開始。
當然,每個宗教和種族其實都有屬於自己的年月計算的方法,但之前的幾個世紀,西方國家影響力強大,其文化影響力更是滲透很多地方,現在西元紀年的計算方式已經根深蒂固,想換也換不掉。
新加坡每年西元元旦都會在濱海灣燃放煙火,但因為疫情的關係,過去兩年,選擇在小島零星幾個地點燃放煙火。
隨著本地疫情平緩,限制放寬,日子逐漸恢復正常,今年年底的歲末倒數的煙火,指日可待。

圖片來自網絡
勞動節
不說你可能不知道,勞動節也是一個幾乎每個國家都會慶祝的節日。
是為了慶祝勞動階級對社會和經濟所做的貢獻,也是為了紀念當年為大家爭取權益的的勞工運動,意義深遠。
不過不是每個國家的勞動節都在5月1號。
像澳洲,美國,加拿大,日本等這些國家的勞動節卻是在其他日期。
奇怪的是,雖然名曰勞動節,卻是公共假日,大家反而不勞動,更沒上班。
國慶日
新加坡的國慶日是很多國人認為最為重要的節日。
國慶慶典,煙火匯演和妝藝大遊行都是每年一度的盛大演出,稱得上的舉國歡騰,普天同慶。八月也是本地旅遊旺季,很多外國旅客也會趁這時候來小島國,共襄盛舉。
隨著疫情漸漸過去,相信今年的國慶會比過去兩年來得更隆重。

圖片來自網絡
談過以上三個非宗族有關的節日,接下來看看各族群有關的節日。
聖誕節
個人覺得,這才應該是全世界最廣為人知的節日。
隨上個世紀末開始,聖誕節越來越普及,這節日也越發趨向商業化,很多人其實已經淡忘它的真正意義。
偷偷告訴你,聖誕節是為了紀念耶穌的誕生,是一個宗教性的節日。
但年輕一代又有多少人清楚知道,這節日背後的真正意義呢。
大家熟悉的聖誕老人是後來才和聖誕節扯上關係,而時至今日,它的商業性遠遠超過它原本的意義。
在小島國,聖誕節氛圍最濃的區域要算是烏節路(Orchard Road)了,每年聖誕節,聖誕燈飾亮燈時,是最具指標性的商業活動。
烏節路的每家商場為了不讓其他人專美於前,都會在11月底之前,紛紛穿戴上五彩繽紛的燈飾,展現絢麗耀眼的外貌,盡顯璀璨燦爛之能事。

圖片來自網絡
耶穌受難節
另外一個基督教的公共假期是耶穌受難節,又稱聖周五(Good Friday)。
這一天是耶穌基督被釘死受難的紀念日。
對基督教徒來說,從基督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到禮拜天的復活節,這三天都是重要的節日。
但對像我這種非基督徒來說,這個假日只是單純的休息日,因為不用上班上課。
開齋節
開齋節的到來,標誌著回教徒齋戒月的結束。
眾所周知,回教徒的齋戒月要依照日出、日落來嚴格禁食,這期間,回教徒們只能限時吃飯喝水,並且還有克制私慾、自省、懺悔贖罪等。
從小我們就被告誡要在這個月的時間多體諒我們的回教徒的同學、同事或朋友。
而這段期間,位於芽籠士乃(Geylang Serai)的齋戒月夜市也會啟動,屆時各種馬來美食的攤位林立,一想到讓嘴裡分泌唾液。

圖片來自網絡
哈芝節
又稱為宰牲節。
在可蘭經里,為了要紀念伊卜拉欣(Ibrahim)願意服從真主(Allah),從而犧牲自己的兒子(Ishmael),準備將他殺死燒化,但其實真主只是想考驗他,暗地裡叫來天使及時地送來一隻黑色的替罪羊,最終沒讓伊卜拉欣殺死自己的兒子來獻祭。
我第一次知道了這個故事的時候,聽到要父親殺死親生兒來證明自己忠心,心裡充滿了很多問號。
對於信仰這回事,或許我擁有太強的自我意識,一直都覺得最佳信仰是我自己。
信仰或迷信,有時候真的只有一線之差。

圖片來自網絡
屠妖節
也叫萬燈節,是為了慶祝興都教印度天神擊敗黑暗之神,萬民點燈來慶祝的節日。
每當屠妖節,新加坡的小印度,必然會張燈結彩,位於這一區的購物商場也會推出應節商品和美食。
說到小印度,就算沒有特別的節慶,這裡平時也是充滿異域風情,從食材到各類物品,這裡應有盡有,若是想要品嘗南北印度的地道美食,來到這裡就可以一網打盡。
我喜歡到這裡,品嘗一下這裡不同餐室的瑪薩拉拉茶。
這種混合各種香料煮成的奶茶,馥郁芳香,香甜濃郁,每家售賣此類奶茶的餐室都會有自己的獨特配方。有些店鋪甚至會把混合好的茶葉包裝售賣。
我嘗試買回家自己泡,就是複製不了相同的味道。
這裡面一定還有我不知道的泡茶技巧。

圖片來自網絡
衛塞節
另外一個屬於印度族群的節日是衛塞節,也就是佛誕。
新加坡的印度族群,其實包括很多不同種族的印度人,他們的語言,文化甚至連宗教也不一樣。
佛教源自印度,所以衛塞節也算是印度族群的一個假期,不過有趣的是,很多佛教徒其實是華族。
其實如果你對印度族群的文化有興趣的話,或許可以去看看他們的其他節日慶典,像是大寶森節(Thaipusam)和銀馬車遊行,絕對會讓你大開眼界。

圖片來自網絡
農曆年
華族被分配到的兩天假期是農曆年的初一,初二。
不用多說,身為華人,這絕對是最重要的節日。
小島國的農曆年,慶祝活動通常都會聚集在牛車水。
提到過年,當然不能不提,那琳琅滿目的年貨市場,往往從開市那一天,常常擠到水泄不通。
過去兩年因為疫情,年市場不獲批准開市。
現在離全面解封只有一步之遙,非常期待來年的兔年,能體驗一下,真正熱熱鬧鬧過一下農曆年。

圖片來自網絡
假日的意義
公共假日的價值到底在哪裡?
就個人而言,碰到和自己無關的假日,能在家耍廢,什麼都不做,當然是最理想的。
大多數國家,通常是單一種族,或是統一文化,所以假期的分配往往傾向一族群體。
新加坡情況特殊,要保持四大種族的和平相處,一切要做到公平公正,從公共假期的分配就可以一窺一二。
這也讓我們從小就建立了宏大的國際觀,學會要多考慮、體諒其他族群,因為我們知道小島國很小,外面世界很大。
多希望我國能增添多幾天的公共假日,供我在家裡耍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