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民主黨針對政府通過POFMA發出更正指示上訴一案,上訴庭作出了部分上訴得直,其餘上訴駁回的裁決。(GOV.SG)
作者 李國豪
新加坡上訴庭前天(8日)作出歷史性判決,新加坡民主黨針對政府在《防止網絡假信息和網絡操縱法令》(簡稱POFMA)下的更正指示所提出的上訴,有一部分得直。
這也是POFMA成為法律以來,上訴庭首次部分推翻政府在該法令下發出的更正指示。

新加坡政府的打假網站Factually解釋政府是根據哪些依據,對新加坡民主黨相關貼文與連接發出更正指示。(Factually)
上訴庭也在此次具指標意義的判決中,提出了幾個日後可作為同類型案件的法律依據。
合憲性、舉證責任、虛假陳述之判定
首先,是POFMA的合憲性,上訴庭在判決書中表示POFMA符合憲法。
其次,上訴庭認為POFMA案件的舉證責任應該落在被指作出虛假陳述的那一方,而非發出更正指示的政府部長。
第三,上訴庭不認同總檢察長有關「虛假陳述在司法判決前依然是虛假陳述」的主張。
總檢察長主張,任何陳述一旦被部長認定為虛假,就不應該受到憲法中相關言論自由條文的保護。
大法官梅達順不同意這種說法。他指出,單純由部長來認定某個陳述是虛假是「站不住腳」(untenable)的。
「恕我直言,這(項主張)是錯誤的。」
「畢竟部長也有可能理解錯誤。是真是假,最終只能由法庭透過證據來判定。」
上訴庭五司也在厚達156頁的判決書中列出五步框架,以引導法庭在未來決定是否推翻在POFMA下發出的更正指示:
法庭須先辨識部長發出的更正指示,究竟是在針對哪個陳述;
決定相關陳述中是否含有部長所指稱的相關內容,以及部長針對相關陳述的詮釋是否合理;
決定相關陳述是否屬於POFMA所界定的「事實陳述」;
裁定相關陳述是否為虛假;
判定相關陳述是否在新加坡傳播。
關鍵詞——「本地人」 民主黨此次的上訴涉及該黨在2019年12月被人力部發出更正指示的三則貼文,包括:
一篇關於民主黨人口政策的網絡文章;
一則附上上述文章連結的面簿貼文;
一則附上上述文章連結,以及附有本地白領工作人士(PMET)就業率下降圖表的面簿廣告。
上訴部分得直的,是涉及第三項面簿廣告的更正指示。針對其餘兩項更正指示的上訴,依然被上訴庭五司駁回。

新加坡民主黨針對人力部的更正指示上訴部分得直。(海峽時報)
上訴庭在判決理由中指出,時任人力部長楊莉明誤解了民主黨在上述面簿廣告相關圖表中所表達的原意,因此部分推翻該更正指示。
最關鍵的字眼就是:本地人(Local)。
民主黨在有關圖表中透過一個向下的箭頭,表達本地白領工作人士就業率的下滑。
人力部提出的更正指示指有關圖表提供了錯誤信息,並提供數據證明本地白領人士的就業率自2015年以來就穩健增長,當局也指民主黨稱有更多本地白領人士被裁退是錯誤的。
不過,上訴庭卻認為:此「本地人非彼本地人」也。
人力部一般在使用本地人這個字眼時,指的都是新加坡公民及永久居民。
但上訴庭認為,讀者在看完民主黨的貼文後,會理解到圖表中的「本地人」指的只是新加坡公民,不包括永久居民。
簡而言之,民主黨的圖表所表達的是本地(只有公民)白領人士就業率下降,但人力部卻指稱該黨表達的是本地(公民及永久居民)白領人士就業率下降。
因此,上訴庭撤回和上述內容有關的更正指示。

「本地人」出現歧義的相關圖表。(新加坡民主黨面簿)
似乎較像是精神勝利法
然而,從判決內容來看,民主黨的部分上訴得直的象徵意義恐怕大於實際。
該黨針對其餘兩項更正指示的上訴都被駁回,即使是部分被撤回的第三項更正指示,上訴庭也裁定保留其餘涉及面簿廣告連結的更正指示。
換句話說,相關更正指示仍會留在民主黨的面簿貼文上,只不過是少了被上訴庭撤銷的那一部分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