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由國際機構展開的「法治指數」調查顯示,新加坡的整體法治指數在全球排名第17位,連續兩年榜上有名。

近日,新加坡總理公署部長兼財政部和國家發展部第二部長英蘭妮,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亞洲法律研究中心10周年慶祝會上致辭,闡述新加坡維護法治所採取的方針時,引述世界正義工程(World Justice Project)近期發布的2022年「法治指數」調查結果。
英蘭妮指出,新加坡在139個國家中維持第17位排名,在「清廉程度」和「秩序與治安」兩項指標,則排名全球第三。「調查結果印證了新加坡對維護法治的決心。」
英蘭妮說,法治是新加坡治理和社會體系的基石,新加坡之所以取得今日成績,是因為建國新幣勛一開始就意識到法治是國家生存和人民福祉的根本。這體現於新加坡把國家憲法定為最高法律、建立客觀公平的法律條規、實行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民選國會和總統制度,以及採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對貪污零容忍的態度。
另一方面,在國際社會中,維護法治和尊重國際合約,對新加坡這樣的小國來說是關鍵的原則。在如今日益兩極化的世界中,維護法治更顯得重要。

國大法學院獲200萬新幣捐款 設兩項訪問教授席
此外,國大法學院獲得眾達基金會捐贈200萬新幣,設立了「眾達—亞洲法律研究中心亞洲法治訪問教授席」,以及「眾達比較商法訪問教授席」,進一步推動法學研究和教學。這是國大法學院至今獲律師事務所基金會捐贈的最大筆捐款。
英蘭妮指出,這類促進在亞洲法治對話的教授席位,可讓人們聆聽不同觀點,更了解並繼續維護法治。 兩項訪問教授席位每年各委任一名訪問教授。首名被授予「眾達—亞洲法律研究中心亞洲法治訪問教授席」的是巴基斯坦高等法院大法官阿耶莎·馬利克(Ayesha Malik)。國大法學院將在明年授予「眾達比較商法訪問教授席」。
國大法學院院長陳西文教授感謝眾達律師事務所對法學教育和研究的慷慨資助。他指出,這兩項教授席位將促進國大法學院的研究使命,有助學院吸引頂尖法學學者兼從業者來到新加坡,豐富師生、法律界及廣大法律社群的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