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條外勞在新加坡地鐵上讓座給新加坡老人的帖子在網上火了,截至今天已有超過1000人分享,3000人留下心情。

據帖主Regina Yqh描述,這名印度族外勞看起來像是建築工人。他原本坐在地鐵上的「優先座位」上,但旁邊的位置是沒人坐的。後來一位老人上了地鐵,老人與這名外勞對視,似乎是不願意坐到外勞身邊。
用Regina的話說,就是「這名外勞仿佛要先站起來,老人才願意坐下」。
這名外勞似乎是思索了一會,最後決定站起來將座位讓給老人。但這名老人瞟了外勞一眼,仿佛是外勞做錯了事一樣。外勞顯得很尷尬。
看到這裡,Regina出手幫外勞解了圍,她將自己的座位讓給了外勞,並過去外勞之前的位置上和老人一起坐。

Regina為老人這種歧視性的做法感到難過,反問道「為什麼那名外勞不能坐下?他和我們一樣都付了車資不是嗎?」她希望社會也能體諒他人,對別人多一些包容。
在網絡上,有不少人讚揚Regina的做法,更有人認為外勞是新加坡基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值得被尊重。


可外勞和新加坡本地人有時鴻溝確實不小。一方面,新加坡人認為外勞太多,和他們搶占資源,因此對外勞比較排斥。另一方面,新加坡的外勞們認為自己工作時間長,合約條款苛刻,生活處境艱難。
矛盾一旦處理不好,衝突就會一觸即發。
2012年11月,新加坡170名來自中國的SMRT巴士司機發動罷工,理由是他們的收入比新加坡的司機低太多,住宿條件也很差。
2013年12月,上百名印度外勞因為一宗交通事故而暴動,砸、燒車泄憤。當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呼籲國人不要對外勞有不滿情緒,以免發生更大的暴亂。

欲了解更多相關新聞,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