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15日訊)鑒於性罪案增加的趨勢,新加坡非官方組織在網上整理「性罪犯資料庫」,公開過去曾見報的性罪犯姓名和照片等,做法引爭議。
上個月,名為powermoneywomen.com的網站出現非官方統計資料庫,將曾因涉及性罪案而見報的罪犯全名、照片以及罪行等一一列出,還根據罪犯所接受的判刑,計算出他們目前是否已經出獄。
資料庫會公開性罪犯的姓名、照片及罪行等。(海峽時報星期刊)
警方早前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的非禮案件達到1566宗,相較於2016年的1282宗,增加22.2%。
據《海峽時報星期刊》報道,運營資料庫的團隊共有6名成員,他們自稱是「普通群眾」,創建資料庫是為方便公眾快速查找有關性罪案的報道,讓他們無需大費周章地在網上檢索。
資料庫上線後,引起網民和專家兩極化強烈討論,有人認為資料庫能夠保障公眾利益,也有人擔憂這種做法會影響前囚犯重返社會。
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副教授陳恩賜指出,創建資料庫有利也有弊,舉例說,如果應聘者曾是猥褻兒童的罪犯,最好不要讓他加入需要經常接觸兒童的工作崗位。
從另一層面來看,他認為,可能會加強前囚犯所面對的社會污點,導致他們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價後,還需接受額外及永久性的懲罰。
團隊成員謝先生(37歲,零售店老闆)反駁說,就算性罪犯已經服完刑期,受害者所需承受的傷疤永遠無法癒合。
「如果這些性罪犯想要獲得第二次機會,他們必須努力說服大家,證明他們已經改變。」
人力諮詢公司Next Career Consulting Group執行董事王賢德則指出,僱主已有篩選應聘者的標準,包括讓他們在求職申請表格上填寫犯罪記錄,因此沒有必要創建資料庫。
讓公眾查找任何人的名字
「性罪犯資料庫」還根據罪案性質用不同顏色標註,使用者還能直接檢索「性罪犯」的姓名。
當記者瀏覽資料庫網頁時,發現運營團隊會根據性罪案的嚴重程度和性質,標上不同顏色的字體,除了黑色字體的普通案件,非禮案會用青字標註,嫌犯還在逍遙法外的案件用藍字標註,而慣犯或極度危險的罪犯則會用紅字標註。
此外,網頁還附有檢索功能,讓公眾能夠隨時查找任何人的名字,以確認對方是否曾涉及性罪案。
謝先生說,所有資料都能夠在網際網路上獲得,團隊只是把海量資料拼湊成資料庫。
負責人曾是性侵受害者
經營資料庫的3男3女當中,包括性罪案受害者的家庭成員。
負責管理資料庫的團隊,由3男3女組成,年齡30歲至40歲,其中包括兩名經營小生意的商人、兩名教師、一名網頁設計師以及一名Grab司機。
他們是業餘時間整理資料庫,在6人中,有些人的家庭成員曾經是性侵受害者。
目前為止,資料庫列出的性罪案是從2002年開始,團隊希望儘量補充缺失的資料,也籲請公眾幫忙找出被遺漏的案件。
針對資料庫引發的爭議,哥莉雅(Gloria James)律師建議說,資料庫可以只列出慣犯資料,或者涉及強姦、猥褻兒童等嚴重罪行的罪犯資料,避免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