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10月24日出席了
慈善團體Equal-Ark的晚宴,
對於近期熱議的社會不平等現象,
他指出,唯才是用依然是最好的制度。
只是在以後的發展中應該擴大對人才的定義,
在招聘員工、錄取學生、頒發獎學金時,
應從多方面綜合評定一個人的個人能力。

隨著唯才是用的制度越成功,社會就越來越不公平。
這樣不公平恰恰是多年來實行唯才是用政策的成果,
新加坡不能就此摒棄唯才是用制度,
而應根據新的狀況改進政策,應對新的挑戰。
15年前,最低社會經濟階層的學生
有50%完成中學教育後繼續升學。
40%到公立學府上大學。
如今,這兩個比率分別提高到90%以及50%。
「以唯才是用制度來說,不論個人出身,它肯定個人的才華與能力,推動社會發憤圖強。
但隨著家庭提升能力,
家長不惜投入資源栽培孩子,
使到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有不同起跑線。
唯才是用源自於公平的理念,
但現在卻似乎造成不公平。」

這也意味著,少數仍然貧窮的家庭會面對更大的挑戰。
每當我們讀到這些家庭的故事,我們有很強的同情心,甚至感到不平。
唯才是用制越成功,越顯得社會不公平,
這些挑戰會形成是因政策的成效,
而非政策的失敗。
為減少不平等的現象,
他重申教育部「保底不封頂」的立場,
繼續投入資源幫助弱勢學生。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前天公布的報告,
來自弱勢背景的新加坡學生有約50%比預期表現得更好,這比經合組織平均約30%高,
顯示新加坡在支持弱勢學生取得的成效。
但報告也反映,弱勢學生和富裕學生
分別集中在不同學校的現象。
王乙康認為這方面有待改進,
他認為學校應該有更多元背景的學生。

例如,從明年起,有附屬小學的中學
須保留兩成學額給非附屬學校學生。
此外,確保所有學校獲得良好的資源。
教育部在這方面投入較多資金支持學習弱的學生。
與此同時,王乙康部長呼籲社區夥伴
協助弱勢群體提升能力。
以Equal-Ark為例,
它為弱勢學生和特需學生主辦活動,通過互動,
培養他們的社交能力與情緒智商。

這項活動自2011年推出以來,已惠及4000多名學生。
這次晚宴上,王乙康給35名參與Equal-Ark活動的學生頒發證書,為他們的勇氣和責任感提出表揚。
小編認為這樣的政策是極好的,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進程中,不因貧富差距而差別對待,不拋棄每一個有夢想有能力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