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老化本地病患的病情更為複雜,每年到陳篤生醫院專科門診求診的次數多達60萬,但其中75%的病人有社保卡和建國一代卡,可在家庭診所就診。院方將擴大同家庭醫生合作,讓病患在社區獲得照料。
患有心臟病的白志源每半年需要到醫院專科門診複診一次,自陳篤生醫院推出慢性疾病社區治療計劃,就被安排到家庭診所複診,費用比專科門診一樣或更低。
心臟病患者白志源說:「家庭診所基本上頭一個小時就可以解決問題,醫院可能需要兩三個小時。」
陳篤生醫院近年同更多家庭醫生合作,從2014年的十位增加到目前的120位,看的慢性疾病種類也從三種增加到30種,包括糖尿病和骨質疏鬆,約3000人受惠,醫院下來將擴大到40多病種。
陳篤生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兼高級顧問醫生符致源副教授說:「如果我們一直持續地在醫院照顧這些病人的話,這不是長久的解決方案,所以我們要把我們的家庭醫生,來參與照顧我們的病人。」
院方下個月也將推出GPNext家庭醫生急病複診計劃,主要針對那些到急診部看病的非緊急病患,讓他們在出院後,可轉介到家庭醫生,由家庭醫生照料。計劃將涵蓋14種病情,包括哮喘、背痛、尿道感染等等。
院方也將設聊天平台,讓家庭醫生可向專科醫生請教,未來實現一個病患只看一個家庭醫生的願景。
家庭醫生翁樹強醫生說:「假如我們可以進一步的話,整個家庭三代都見同一組醫生,病人會對同一組醫生比較熟悉,交流也比較深入,這樣會比較容易診斷治療。
- CH8/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