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狙擊鼠疫蔓延的醫生,是這位南洋華人

2019年11月16日   •   8037次閱讀

近日,

北京宣布確診兩人患有鼠疫,

一名病情穩定,一名病情危急......

這個遙遠、恐怖和高傳染致命性疾病名,

瞬間刷爆了網絡。

一位醫生這樣留言:

「反覆檢查確認,才敢確診。

確診後上報,才敢發布。

鼠疫現在的醫生基本都沒見過

真的,學過,沒見過。

能診斷出來就很厲害了,

估計結果出來醫生驚得癱坐在地上」。

曾造成1.7億人死亡的「黑死病」,

淡出華人歷史百年後重返眼前

曾經在歷史上肆虐歐亞大陸的鼠疫,累計奪走上億人命,在20世紀初向中國東北伸出魔爪時,一位華人用精湛的醫術阻止的瘟疫的蔓延。伍連德這個名字,從此被全球醫學界成為「鼠疫鬥士」。

伍連德的傳記名字就叫:鼠疫鬥士

鼠疫又稱「黑死病」,被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39種法定傳染病的第一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鼠疫的潛伏期只有24小時,致死率在30%-100%。它的宿主是旱獺(俗稱土撥鼠)。

今年4月,俄羅斯男子在蒙古國巴彥烏列蓋省遊玩,參與當地和土撥鼠有關的遊覽項目後,突然病重身亡。僅隔3天,妻子也突然去世。

5月,蒙古國家緊急事務局表示俄羅斯夫婦二人極可能死於鼠疫。隨後,169人被隔離,11人被無限期隔離,巴彥烏列蓋省被無限期封鎖.......

11月,在靠近蒙古國的中國內蒙古自治區,有居民患上了輸入型鼠疫.......

觸目驚心,

南洋華人醫生領導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流行病防疫行動」

鼠疫的一步步靠近,再次戳醒了很多華人塵封百年關於鼠疫的歷史記憶......

在歷史上,鼠疫有三次大爆發造成1.7億人死亡

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發生於19世紀未至20世紀初,死亡數1200萬人。當時,中國東北三省便是重災區。在短短的百天之內,瘟疫中者必死,往往全家斃命,6萬多人相繼失去了性命。

來自馬來西亞檳城的華人醫生伍連德力挽狂瀾,用67天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流行病防疫行動。

這位醫生,在鼠疫大戰中將現代醫學和現代公共衛生系統引進中國,進行了中國首次現代醫學意義上的解剖,主持了中國第一次大規模對瘟疫死者屍體的焚燒,並設計了中國第一隻口罩......

一、東北三省因鼠疫變人間地獄

1910年9月的一天,在俄國境內西伯利亞的邊境小鎮達烏里亞,華工工棚的7名工人突然發病死亡屍體發紫黑色。經過調查,他們中有人直接或間接感染鼠疫(這裡有不少人從事伐木、皮草獵人的工作,通過狩獵旱獺等動物倒賣皮草維生)。

得知消息後,俄國政府立馬燒毀了整個工棚,將工人隔離消毒。對於倖存者,當局補償後,便安排他們儘快出境。

被驅逐的兩名華工沿著西伯利亞鐵路南線坐火車從滿洲里回國,住在了中國鐵路界內的一家客棧。然而,幾天後他們便和客棧的另外兩名客人同天死亡。一名店員也突然暴斃。

店裡連死五口人,引起了驚慌。當地醫生匆匆屍檢後,發現屍身都有黑紫斑塊,卻不知病因,只得登記安葬。客棧停止營業,老闆回家後不久,也染病去世。悲痛的親友送葬時,也感染了鼠疫。全家53口人竟死了32口。

東北的鼠疫開始了.......

1910年的10月26日,滿洲里報告第一例疫情;

10月27日,哈爾濱報告第一例疫情;

10月30日,長春報告第一例疫情;

11月2日,瀋陽報告第一例疫情。

瘟疫感染者發燒、頭痛、胸悶、乾咳……最終窒息而亡。一時間人人自危,整個東北變成了鬼地。紫黑色的屍體隨處可見。

1910年12月初,東北疫情愈發嚴重。12月24日,這位南洋醫生臨危受命被任命為「東三省防疫全權總醫官」到達東北。

也正是他的到來,挽救了一場浩劫。

二、醫學界奇才臨危受命

伍連德,1879年3月10日出生於一個華僑家庭。他的父親是來自中國台山的新移民。他母親是馬來西亞的第二代居民,祖籍也是中國。

17歲時,伍連德便獲得英國女皇獎學金,入讀劍橋大學易曼紐學院,是劍橋大學第一位華人醫學生。1903年,年僅24歲的他,被劍橋大學授予醫學博士學位,同時獲得醫學、文學學士學位,外科學、文學碩士學位,共5個學位。

1903年8月,伍連德畢業後返回馬來西亞,便一直居住在他新加坡故友林文慶醫生家中。這位故友早期便加入同盟會,兼任孫中山先生的保健醫生,之後受聘於陳嘉庚創建的廈門大學任校長。

在新加坡居住時,伍連德與林文慶妻妹黃淑瓊邂逅,結婚。親上加親,伍連德與林文慶成了連襟

伍連德的岳父是《星報》主筆黃乃裳,福建著名僑領,倡導變法維新,成為新派著名人物,與康有為、梁啟超同被列入「黑名單」。變法失敗後,黃乃裳赴南洋。

伍連德的才名被晚清政府所知並賞識。1905年,清廷派遣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馬來亞為當時必經之地。在親友的引薦下,伍連德與中國年輕外交官施肇基相識,這位畢業於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博士與他相談甚歡。隨後,施肇基向創辦北洋軍醫學堂(1906年更名為陸軍軍醫學堂)的袁世凱建議,邀請伍連德到該校任教。

1907年,28歲伍連德受袁世凱邀請歸國,擔任陸軍軍醫學堂幫辦(副校長)一職,從此開啟了回中國施展才能的機會。

1910 年底,伍連德站在了哈爾濱——這個未知瘟疫肆虐,全中國最危險的地方。

當時作為清政府委派的東三省防疫全權總醫官,伍連德不顧生死深入疫區,研究病理。面對著無知甚至迷信的老百姓們,他不得不偷偷解剖死者的屍體。從屍體上提取出來的鼠疫桿菌以及死者奇異腫大的肺部,他認識到,此次流行的並不是一般鼠疫,而是會通過呼吸和飛沫傳染的肺鼠疫

而攜帶這種病菌的並非一般老鼠,而是在草原上隨處可見的土撥鼠。殺滅老鼠這種傳統消滅疫源的方式已然不再有效。面對著日益龐大的死亡人數,伍連德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斷,燒!屍!

那是1910年,人死為大的觀念根深蒂固,但是伍連德字字鏗鏘地請求清政府准允,他稱消滅鼠疫「唯此法可行」了。幸而,該請求迅速得到了清政府的同意。伍連德帶了200人,第一次就燒去了2200具屍體。因疫病死亡的人數一天天在減少。三個月後,疫病死亡人數歸零。

這場與死神的戰鬥,伍連德勝利了。

三、蜚聲國際鼠疫專家獲諾貝爾提名

伍連德並未止步於此,1919-1932年,他曾奉命三次抗擊霍亂,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大大降低了病死率。

1926年,在平息了哈爾濱第二次鼠疫後,伍連德里程碑式的著作《肺鼠疫論述》出版發行。

在與瘟疫的殊死搏鬥里立下的彪炳戰績,在可能蔓延全國甚至亞洲的生死關頭在無數中國人免遭一劫;

1935年,伍連德因為發現了旱獺在肺鼠疫傳播中的作用,受到了世界範圍的肯定,成為了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提名的華人

此後,伍連德還為中國打下了現代醫學的奠基石,他建立的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協和醫院成為中國現當代醫學的殿堂和頂尖學府,在專業領域開啟了新時代;

伍連德的一生,最偉大的成就都是為中華民族做出巨大貢獻。伍連德,是民族的幸事,也是海外華人尤其是南洋華人的驕傲。

1960年1月21日,在檳城鄒新慶律卅九號,這名偉大而平凡的醫生因心臟病逝世。

伍連德晚年拍攝的照片

1月27日,《泰晤士報》寫道:伍連德是「流行病的英勇鬥士」,「伍連德的逝世使醫學界失去了一位傳奇式的人物,他的畢生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無以回報,我們將永遠感激他。」

新加坡的世界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伍連德相關書籍

2014年,新中友好協會、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高等研究所、李光前醫學院和檳城伍連德學會聯合舉辦的"伍連德國際研討會暨展覽'鼠疫鬥士'伍連德精神"

伍連德為之傾盡畢生最好年華的舊中國----他經歷從滿清的最後幾年到國民黨在大陸的潰退。1959年,安居馬來西亞怡保的他希望:新中國的成立,能給這個在四五千年文明史里有無數成功榮光的國度帶來延綿的幸福和繁榮,在世界浩浩蕩蕩的洪流當中,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在如今中國東北的哈爾濱市,仍然矗立著伍連德的紀念館。一進館內,即可看見「出生南洋獻身醫學」、「撲滅鼠疫功績卓著」、「世人景仰偉業永存」這樣的字眼。

在百年時光的洪流中,有政治的更替,戰亂的烽火,但人們卻永遠無法忘卻像伍連德先生這樣的身影。這個身影在當年那樣的黑夜裡,閃耀著燦爛的火光。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