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勒絲新加坡演唱會門票上個月開賣,吸引大批粉絲在實體售票處外漏夜排隊。(海峽時報)
作者 王震宇
海外歌手紛紛前來新加坡開唱,過去幾個月成功引起話題,其中以英國搖滾樂團酷玩樂隊(Coldplay)及美國當紅女歌手泰勒絲(Taylor Swift)熱度最高,形成未演先轟動局面。
兩組歌手為何加演至六場還是一票難求,種種因素在這裡不加以贅述,但更令人不解的,是一些沒買到票的粉絲的瘋狂行為。
以泰勒絲為例,只需登錄網購平台Carousell搜索,就能找到各種以天價出售的黃牛票。
最誇張的是有人把票價抬高至原價的10倍以上,以2萬8888新元出售,而頁面上竟已顯示「售出」的狀態。

泰勒絲演唱會門票被炒高至原價的10倍以上。(Carousell截圖)
縱使最新數據揭露,今年1月至今已有超過460人因演唱會門票詐騙案共損失至少48萬新元,活動主辦單位及歌迷也呼籲公眾通過正當管道購票,但黃牛黨依舊能高價轉賣演唱會門票,大撈一筆。
即使被許多人斥責牟取暴利,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黃牛黨還是絲毫沒有停手的意思,他們到底如何運作?
「組隊」守在電腦前一起賺外快
有網民猜測,黃牛黨之所以能成功買到入門票,預料是藉助網上機器人程序(bot)的科技,但其實不是所有黃牛黨都這樣運作。
一名還在服兵役的年輕男子接受《海峽時報》訪問時就透露,他和五個朋友會合力購買大量門票轉賣,不過他們都不會到實體售票處排隊。
反之,六人開設了多達150個電郵帳號,以獲取購票所需的通路代碼(access codes),買票當天也會開啟多個網絡頁面,增加買到票的幾率。
這麼做果然見效,泰勒絲的六場演唱會中,他們成功買到了其中五場的門票。
他們開出的轉售價格,比原價高出至少三倍,如原價348新元的門票賣1200新元、原價328新元的門票賣1000新元等。
他和朋友都希望能從這樣的交易中,賺取額外零用錢,如果最終還有門票沒賣出,就召集其他朋友一起出席演唱會。

黃牛黨事先開設多個電郵帳號,門票開賣當天也開啟多個網絡頁面,希望能增加買到門票的幾率。(海峽時報示意圖)
除了瞄準這個炒高票價的「商機」,黃牛黨之所以有生意可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瞄準了一些粉絲的絕望(desperation)心態。
一名女歌迷坦言,她今年4月想出席一組韓國男團的演唱會,但什麼正當途徑都用盡了,仍買不到票,最後唯有向黃牛黨買票,價格比原本的多出了近一倍。
她說: 「距離演唱會只剩一個星期,我當時也找不到更便宜的門票了。」
也就是說,一些粉絲如果窮盡所有辦法都買不到演唱會門票,就會將黃牛黨當作最後的途徑。
這名女歌迷認為,黃牛黨根本就是自私的一群人,但售賣黃牛票能賺取超過200%的利潤,顯然是人們售賣黃牛票的誘因。
票價被炒高,不全是黃牛黨的錯?

專家指出,售賣黃牛票是市場需求遠大於供應的預期結果。(海峽時報)
追根究底,黃牛行為難以根除,原因離不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句老話。
新加坡經濟師宋生文受訪時就解釋說:
「需求激增的時候,自然會有人趁機滿足這個需求。人們會向那些能滿足他們需求的人付錢。這只是經濟學。」
新加坡管理大學營銷系的拉馬斯瓦米副教授進一步指出,黃牛行為是市場需求遠大於供應的預期結果,尤其當所涉及的是易腐(perishable)產品或服務。
他認為,這不單指演唱會門票,也涵蓋其他限量版商品,如玩具、遊戲、鞋子等,而種種黃牛行為不只無法被根除,「在道德上也不應特別遭受譴責」。
「倘若需求大於供應,人人其實都在付出更高的費用。黃牛黨只是在出售買票所需的勞力。」 「(更何況,)
沒人強迫任何人出席演唱會,或花大筆錢買票。出自設計師之手的商品和收藏品的標價往往也非常高。如果有人願意以售價購買,我們不會譴責賣家抬高價格。」
政府也管不了
從官方的角度來看,有關當局也難以介入試圖杜絕這類行為,因為在新加坡,黃牛行為並不觸犯任何法律。
如何遏制售賣黃牛票的議題,就曾在2019年於國會上提出。

公眾登錄官網購票時,主辦單位一般會提醒說,如果是通過未經授權的售票點買票,他們不會給予任何退款。(網際網路)
油池集選區前議員王鼎昆當時問道,貿工部是否考慮立法禁止黃牛黨向真正的消費者高價轉賣演唱會或體育賽事的門票,並從中牟利。
以下是時任貿工部長陳振聲的書面答覆部分摘錄:
一般上,新加坡不禁止轉售商品和服務,包括演唱會和體育賽事門票,但須遵循原賣家的條款及條件。
轉售價格的差異也由賣家和買家自由決定,這意味著轉售價格最終可能會高於或低於原始價格。
政府不應規定門票轉售的利潤率,我們應鼓勵消費者在購買前,採取適當措施保障個人利益。

圖為準備入場觀看演唱會的大批公眾。(聯合早報)
看來,只要有人願意繼續給黃牛捧場,抵制黃牛的聲浪再大也是枉然。
要黃牛黨銷聲匿跡,只需杯葛他們,拒買黃牛票,黃牛黨無利可圖,自然會放棄。
問題是,一眾粉絲肯狠下心腸這樣做嗎?
尤其是那些票房好得不得了、門票輕易就被「秒殺」的演唱會,黃牛黨的出現,在某程度上來說也反映了部分歌迷的死忠程度,為了親睹偶像風采,荷包破再大的洞也在所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