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從COVID-19危機中迅速復甦是影響東協國家經濟前景的決定性外部因素,《日經亞洲》近日的一篇文章這樣寫道。
該報指出,中國占東協出口總額的14.2%。而東協第二大貿易夥伴美國占12.9%,歐盟占10.8%。由於中國在第一季度表現出出色的經濟統計數據——GDP同比增長18.3%,這給東協國家帶來了更好的經濟前景。
3月份新加坡的出口(不包括原油)增長12.1%。同月新加坡對華出口增長46.4%。可見對華出口商品供應已經連續三個月增長。
《日經亞洲》指出,事實證明,中國的快速復甦拯救了新加坡。去年這個城市國家的GDP萎縮了5.4%,僅在2021年第一季度才有可能呈現出積極態勢。
印度尼西亞同樣受益於中國的抗疫成功。印尼3月份出口增長30.5%,為過去四年的最高記錄。根據官方統計數字,中國在過去三個月中一直是印尼商品的最大接受國。第一季度對華出口(不包括石油)增長63%。與去年同期相比三月份增長80%。主要出口商品為軋制鋼和鋼鐵、煤炭、棕櫚油。
由於中國與澳大利亞關係惡化,印度尼西亞的形勢得到很大改善。中國減少了在澳大利亞的一些商品的購買,開始增加在印度尼西亞的購買。
此外,其他東協國家也受益於供應鏈的重新分配。越南3月份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4%,馬來西亞2月份對華出口增長35.8%,主要是依靠電子、石油產品和液化天然氣的供應的增加。東協也在期待未來通過RCEP與中國擴大貿易規模。中國已經批准了此份協議。它應該是亞洲最大貿易協定。
《日經亞洲》的文章最後寫道,預計該協議將於2022年生效。
來源:馬新傳媒 日經亞洲
編輯:海潔
整理:雪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