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是人類最美好的文化感受,更是人類生命中最美麗、最令人動心的體驗。
《說文解字》中說:「香,氣芬芳也。」 「馨,香之遠聞也。」
香文化就是有關香的藝術。它能喚醒我們內心種種美好的感受。
香料不同,氣味不同,藥性不同,調香師不同,帶給人的精神體驗也隨之不同。
數千年來,有關和香的描述在各種詩詞名著上可謂俯仰可拾,從漢代的起源到鼎盛發展的唐宋等各個時期。
越是深入研究,越能窺視到古人賦予其偌大的精神世界。
而來自新加坡著名和香師李富鵬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生命科學博士學位),便是一位「香的訴說者」。
他用心和身體去聆聽和感知香所承載的信息,通過制香來表達。
用好的香材,匠心的製作讓更多人聞到好的香品。

古法制香分為幾個關鍵步驟:包括香料篩選、炮製、和合、窖藏等幾部分。
首先香料篩選,需要找到適合這個香方的高品質的香材。
香材是傳統香最核心的部分,它決定了香氣的特徵、香的功效,以及香的品級和檔次。

香藥同源,其實香材就是中藥材。
經常購買中藥的人會發現,同一種藥材在不同店鋪的等級是不一樣的,而高品質的藥材十分難尋,因為高等級的大多出口到日本,韓國和東南亞等國家。
此外還有很多稀缺藥材,比如像「天然龍腦」在國內市場十分難尋,能找到的基本都是化工生產的冰片。
新加坡歷史上就是一個重要的香料交易港口,有很多貴重香料都是通過這裡貿易。
比如沉香,新加坡就是最大的集散地,每年有大約幾十億美金沉香相關的產品通過這裡交易。同時也包括很多其他高品質的香料。

李博士說,對和香的研究,最基礎的就是獲取和篩選高品質的香料。
「我們還有些高等級香料是來自日本,中東,印度等國家。
這些香料很多國內沒有生產,也沒有相應的標準。」李博士說到。
李博士很早就深深的被中國傳統文化所吸引。
他研究中發現,同古代製作藥丸類似,製作古方香的關鍵部分:就是掌握不同香材的炮製方法和加入的順序。

但這些關鍵的製作流程,幾乎已經失傳了,因為香方對於每個制香世家都是生存的工具,和其他技藝一樣傳男不傳女,很難有公開的記載。
由於近代的歷史原因,很少有完整保留下來。現在一般網絡或者公開的古籍,所記載的香方大多只有香料的比例而沒有具體的製作方法。

早前製作的時候他也有很多困惑,通過不歇地尋找和拜訪傳承人,終於找到一些有詳細製作流程的香方。
再加上多年的研究測試,才知道如何去炮製處理香材。
最終,基於古法的理解和研究,他復原出一些明代傳承的古法和香,這些香除了高雅的味道還有功能性的用途。

「是藥三分毒,炮製就是減毒增效,目的是為了讓人體更好的吸收。」
李博士說:「比如沉香,沉香都是產自熱帶,帶有火熱的燥氣,直接品聞太多會有燥熱的感覺。所以古代都要炮製後,再用於和香。」
其中的學問,三言兩語說不清。花的心血,也不露在表面,全是內在功夫。
有時候一款香完整的製作過程需要幾個月乃至幾年的時間。
「以其中一個製作精良的和香為例,它不僅僅讓你聞到到層次多變香味,還會潤物細無聲的滲入你的意識,在你腦海中留下美麗的印象,讓你如同身在一個蘭花盛開的意境之中」李博士說。

「在制香的過程中,最難的其實是自我的修養,時刻保持敏銳的感官。比如法國的"鼻子",也就是頂級聞香師,他們需要保持清凈的生活,身體才足夠敏銳去鑑別香料等級。我自己來說已經吃長素快10年了。」李博士坦言。
對於香材等級的鑑別應該是基本功,而用香在聞香者腦海中"畫畫",這才是制香師真正的挑戰。
人有六個感官"眼耳鼻舌身意",其實它們之間是相通的,比如你聞到辣的味道會想到紅色,聞到酸的味道會想到綠色,如何讓人在聞到香味時聯想到一副畫面而沉醉其中。

談到評鑑和和香,從「味」到「韻」,從「韻」到「意」。
而香味所帶來回味的畫面感即是所謂的韻。如茶,能在你腦海留下花香,這種味道就是一種更深層的韻味。
而到「意」則是調香師賦予的思想精髓,和香在古代有一整套嚴正的禮法和內涵,《禮記》上說「陰陽和則萬物得」……

所以古人謂之:和香需以心和藥,悅性而為;和之於四時,依陰陽而生;煉諸藥之性,化天地於其中;借時代人文,返正氣於眾生;聚天地之純陽,扶人我之本性。
縱觀傳統工藝,都是從藝到道的修煉,而手藝人的匠心不只是手,也是對背後的「道」不懈追求。
「有位師父曾經對我說過,『靈、入、出』三個字,當你執著追尋的時候,可以進入歷史的長河,與古人對話,最後再把那種感悟帶回到現實的生活。」
李博士說,這大概也就是制香人身上的責任。
作者:末末
| 李富鵬博士 (東家ID:新加坡香博士),著名和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