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70-90年代,包括香港、新加坡在內的亞洲四小龍經濟快速崛起,成為了亞洲繁榮發達的經濟體。時至今日,香港和新加坡都是亞洲的明星城市,都是世界排名三四位的金融中心城市,同時也是亞洲重要的貿易和航運中心。那麼同為曾經的亞洲四小龍,新加坡和香港哪個更強呢?

香港1106平方公里土地,750萬人口;相比之下,新加坡略小,724平方公里,560萬人口。兩地的民族構成和語言相似。根據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有關數據,香港和新加坡都是屬於發達經濟體。
去年,香港的GDP為3,630億美元,新加坡GDP為3,610億美元,分別位列亞洲經濟體第十三、十四位。看起來二者似乎旗鼓相當,香港略高於新加坡。但就人均GDP而言,香港人均GDP4.87萬美元,新加坡則是6.4萬美元,新加坡則略勝一籌。

在財政收入方面,香港以590.9億美元領先於新加坡的 468.6億美元,說明香港政府的財政水平更好。同時,香港的外匯儲備要遠高於新加坡,香港為3,915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五,新加坡僅排名全球第十位,為2,553億美元(第一名為中國大陸,巔峰時期高達4萬億美元)。

在外貿方面,香港的外貿總額可以說碾壓新加坡。香港的外貿總量位於全球第七位,而新加坡的外貿總額卻連全球前十都排不進去,二者根本不在一個級別。
同為全球重要的港口城市和航運中心,二者都是出口導向性經濟。同時,新加坡還是全球著名的貿易中轉港口,2017年新加坡的貨櫃吞吐量為3,367萬標準箱,排名世界第二,遠遠的超過了香港的2,076箱。

不過在航空方面,香港的客流量要比新加坡的多。這得益於香港背靠中國大陸這樣一個龐大的人口輸出地。在大陸遊客持續增長的背景下,香港的旅遊收入屢創新高。2018年達到了258億美元,高於新加坡的194億美元。不只是大陸同胞,韓國人也喜歡來香港旅遊消費。
在世界500強企業的數量上,香港有6家,新加坡只有3家。說明在孕育世界級企業方面,香港要強於新加坡。同時,在香港的海外資產達4.17萬億美元,遠高於新加坡的2.92億美元,說明香港在對外投資活躍度上優於新加坡。

在吸引外資方面,香港也是優於新加坡,從1997年到2016年,根據有關數據,香港的跨國公司數量增長了53%,總數達到近1400家。而新加坡跟蹤的外國公司投資總額在2011-2015年期間出現了明顯的下滑(下降了12%)。
根據以上的分析,除了在人均GDP和港口吞吐量方面低於新加坡外,香港的數據都處於領先地位,充分說明了香港的整體實力要由於新加坡。

僅從人均GDP來看,新加坡的人均GDP要遠高於香港,似乎印證了外界關於新加坡國民幸福指數較高的說法。新加坡市民的生活水平似乎要比香港要高。
以疫情前的2019年為例,當年香港GDP為3,660億美元,新加坡則是3,720億美元,已反超香港60億美元,兩者的差距鴻溝已經抹平。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面積只有香港的一半多一點,卻創造了比香港更多的GDP產值。

香港市民收入差距的擴大,跟香港GDP結構有關。其實香港在崛起之初,和新加坡一樣,製造業的貢獻是不可替代的。1970年,香港工業產品的出口占到香港總出口的80%以上。但隨著金融產業在香港的蓬勃興盛,香港逐漸放棄了曾經引以為傲的製造業,全面投入了金融與地產的懷抱。
伴隨著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大批香港製造業工廠內遷,更加劇了這一形勢的變化。相比收入相對較為平均的製造業,房地產和金融業容易造就富翁群體,也讓生活在底層的人更加貧困。這或是香港發展國際金融業所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這兩座城市都是非常發達繁榮的城市,在很多方面都很像,他們都是全球金融中心,都是全球航運中心,每年都有大量的船舶停靠港口補給等,都是全球一線城市。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華人智慧與西方社會制度的優勢合二為一,以廉潔的治理、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以華人為主,新加坡以穩定、廉潔高效而著稱。那麼綜合以上內容,你更喜歡那座城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