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所有新移民都覺得有必要融入新加坡人的圈子,因為他們在自己的社交圈裡非常自在。哈莉瑪總統說,儘管新加坡人不斷努力加強我國多元種族主義,但必須仔細檢視現有架構能否有效融合移民。
我國也應該在兩極分化情況惡化和不滿情緒發酵,進而影響社會和諧之前,探討還能做些什麼加以改善。這應涵蓋外來人才所處的學校、工作場所和社區空間。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成立35周年慶祝晚宴,星期一(6月26日)晚上在瑞吉酒店舉行,擔任主賓的哈莉瑪發表講話,重新審視她2017年宣誓就任總統時勾勒的三個共同價值觀,即多元種族主義、唯才是用和盡責管理(stewardship),並反思現狀。哈莉瑪將於9月13日任滿,她已表明不尋求連任。
哈莉瑪說,多元種族主義在我國行之有效,如今的新加坡享有相對的和諧與凝聚力。然而,多元種族主義也面對真實且不斷演化的威脅,如激進主義、極端主義和身份認同政治。
除了這些,還有一些較不易察覺的威脅,會隨著時間削弱我們的凝聚力和穩定。哈莉瑪說,作為小而開放的經濟體,新加坡向來對外來人才保持開放,但要在這樣一個小島緊挨著生活,外來人才融入本地社會是至關重要的。

哈莉瑪指出,我們經常本著我國源於移民社會,自我肯定地認為足以寬容地應對與新移民共存於這城市小國所面對的挑戰。然而,我們不應忽視不同移民時期的差異。建國初期的移民「同在一條船上」,每個社區雖保有自身文化和宗教習俗,但清楚意識到必須促進和形成共同的國家身份認同感,並紮根於我們作為一個國家所珍視的價值觀。
哈莉瑪說:「我想要相信這種情況也發生在新移民中,但人們越來越擔心,並非所有新移民都認為有必要與新加坡人融合共處,因為他們能過得相當好,在自己的專屬社交圈裡非常自在。」
須確保唯才是用制度不抑制社會流動
關於唯才是用,哈莉瑪說,它促進了我國社會流動,讓不斷擴大的中產階級得以茁壯發展。「然而,我們如今意識到,促成唯才是用的條件也可能導致不平等。」
哈莉瑪強調,教育仍是社會流動的關鍵,但須確保能繼續惠及所有人,不論出身,並認可不同類型的能力。
她也形容唯才是用制度將繼續發揮「過濾器」的作用,及早發現有才能者並為他們提供機會,這對新加坡是好的,「因為我們不能抱著把每個人都拉低到同一水平的心態」。
哈莉瑪說:「我們的做法必須是為他們提供機會,嘗試拉動每個人向上發展。同時,必須確保我們為唯才是用受益者所制定的途徑,不會限制大器晚成者或在非學術領域表現突出者的成長。我們必須使唯才是用制度是包容,且不會抑制社會流動的。」
第三個共同價值觀——盡責管理,意味著大家要有意識地對彼此和我們的未來負責。冠病疫情考驗了這點,但新加坡人面對嚴峻挑戰,展現了濃厚的關愛和團結精神。哈莉瑪說,政府去年發起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重新檢視社會契約,也是盡責管理的好例子。
她說:「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新加坡人的需求變得更多元。年輕一代的新加坡人對我國社會的期望不盡相同,並希望在塑造新加坡未來方面有更大發言權。」
哈莉瑪在之後的對話環節,重申她對心理健康、殘障人士就業、平台員工和低薪雇員權益,以及女性權益等課題的關注。
哈莉瑪:卸任後將以不同身份做出貢獻
主持對話的是新報業媒體信託董事、政策研究所納丹系列講座第11任主講人丹尼爾(Patrick Daniel)。他請哈莉瑪簡短地回答有關她卸任後的計劃,哈莉瑪打趣說:「簡短的回答是,我將退休。」
她隨後補充說,對於她所支持的議題,「要完全放手不容易」,她將以不同身份繼續做出貢獻。哈莉瑪說:「如果我能出一份力,我會這樣做。我會繼續做出貢獻,不論以何種方式,這是肯定的,因為我認為每個人在我國社會中都有能夠扮演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