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領導跨部門抗疫的財政部長黃循財說,接種率達標後,戶外活動或許可以不必戴口罩。(聯合晚報)
作者 倉吉
新加坡過去一個多星期以來 ,社區冠病確診病例一直在十多、二十多例上下徘徊,6月20日的9例算是多日難得一見的新低。
最近的病例數據告訴我們,要取得零病例的亮眼成績似乎已經不可能,這就像是每天都有人傷風咳嗽、頭痛感冒一樣,冠病已經跟定我們。
在接種疫苗人口還未達到七成、八成的情況下,冠病已提前變成了「地方性流行病」,我們該如何應對?

專家認為,即便冠病疫情結束後,公眾也無須急於摘除口罩,因為戴口罩可防止其他呼吸道病菌的傳播。(聯合早報)
目前有超過50%人口接種了至少第一劑疫苗,其中完成兩劑者占36%。以人數而言,超過280萬人接種了至少一劑,其中200萬人打了兩劑。
接下來的目標是,到了8月一半人口完成兩劑接種,10月或更早把完成兩劑接種人口推到四分之三的高點。
看看近日人們對科興疫苗的熱烈捧場,超過一半人口接種疫苗的目標指日可待。

位於必麒麟街的T Medical Clinic(6月22日)出現百人排隊要施打科興疫苗。(新明日報)
有關疫苗的負面消息此起彼落,多少打擊了一些人的信心,新加坡人對接種疫苗的反應其實可以說是很給政府面子,這跟政府疫苗策略的超前規劃有關。
新加坡無須向任何國家乞求,新加坡也不在疫苗生產大國,如中國、美國、歐洲國家的「疫苗外交「名單上。這一點,我們應該感到驕傲。
打不打疫苗關係到個人的健康,沒有必要跟自己過意不去。
香港人一開始便對接種疫苗的反應冷淡,據說是因為不願意支持政府,少部分人的確有這樣的想法。這些無疑是「腦進水「的人,即使要反政府也要有硬朗的身子,大疫當前自己保不了命,還想要「革」誰的命!
現在港府聯合商界推出打免疫針有獎賞的計劃,起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全年免費乘地鐵、坐渡輪;超過百萬元禮券、千萬元豪華公寓等待贏取,還有購物折扣等等,種種誘惑讓人眼花繚亂,幾乎是打針人人有賞,誰還能不動心。

香港民眾排隊接種疫苗。(歐新社)
從這一點來看,港人比我們幸福。
那些還在當傻瓜,堅守「不支持港府」立場的人,看到別人得到種種好處甜頭,心理會是什麼滋味?難道還想當「冠病烈士」!
如此這般利誘接種的好康,也似乎有它的漏洞。那些一開始便衝鋒響應接種的市民,現在看著別人排隊打針討賞,心理也許會不平衡。政府似乎應該給他們意思意思補償一下,讓他們無須抽獎也可以分享到一些獎賞。若是論功行賞,身先士卒的人功勞更大。
這種利誘接種疫苗的事,若發生在新加坡,很可能引起反效果,政府可能要付出政治代價。
政府通過免費接種告訴國人,群體免疫是為了整體社會,這是公共衛生問題,沒有人基於政治立場而杯葛接種,香港的情況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特殊例子。
提早達到群體免疫是新加坡人應該共同努力的目標,在疫苗供應充足,又有不同選擇的情況下,除了高度敏感的一群人之外,新加坡人沒有理由對疫苗說不。
當社區里還存在一些隱藏病例的時候,6月21日起照舊有限度的解封,堂食和室內活動恢復,但限制兩人。

什麼時候,生活在新加坡的我們才能重拾穩定的生活節奏?(新明日報)
這個有限度的解封有點讓人感到意外,過去幾天不少人已經為「高戒備第二階段解封」的延長做好心理準備。
政府應對疫情的策略顯然已隨著群體免疫的進展而有所調整,今後也許不能再因為社區病例數據的高高低低而時緊時松。
這一輪禁止堂食的限制,似乎已經在民間引發抗疫疲勞。
近日來社會上發生種種人際之間的衝突,更像是在疫情下憋出的心理失衡。攤販們生意受嚴重影響,人們生活失去規律,各階層的人現在須要找回一種穩定的生活節奏感。
領導跨部門抗疫的財政部長黃循財說,接種率達標後戶外或可免戴口罩。
對新加坡人而言,這才是有意義的獎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