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新加坡人退休後是否夠錢養老的課題,因為一個視頻,再度掀起熱議:
@zaobaosg 新加坡消費大,錢不夠用?國人的公積金加上個人儲蓄到底足夠養老嗎?聽他們怎麼說。點擊左上角「Read More」,閱讀完整報道。#zaobaosg #sgnews #fyp #fyf #singapore #sgmoney #cpf #savings #新加坡 #新加坡新聞 #錢 #公積金 #儲蓄 ♬ original sound - zaobaosg
受訪的女士聽到《聯合早報》記者問「覺得公積金和個人儲蓄足夠養老嗎?」,不禁失笑反問:
「我問你,錢哪裡有夠用不夠用?不可能的!你明白嗎?錢不夠用的!」
國際市場研究機構益普索(Ipsos)2020年的一項民調也顯示,只有三成的受訪者認為新加坡比其他國家更適合養老。
新加坡巡迴大使許通美教授(Tommy Koh)卻不以為然。
高齡85歲的他,日前在《海峽時報》發表文章,把在新加坡養老的日子稱為「黃金歲月」。

新加坡巡迴大使許通美教授。(聯合早報)
許通美開篇就說,許多讀者可能會認為這篇「逆向思考」的文章,與其他關於「老年之苦」的文章截然不同。
「誠然,老年對身心健康會帶來很多挑戰。一些本地年長者生活在孤獨或貧困之中,這也是事實,但不全然是負面的。」
對許通美來說,新加坡仍是個安享晚年的好地方。來看看他羅列出的五大好處:
好處一:安全至上
新加坡治安良好,是適合年長者居住的城市,在任何時候出門都很安全。
歹徒不會因為年長者自衛能力較弱而搶劫或襲擊他們。唯一的風險是,老人外出時可能會不慎跌倒。
好處二:完善的醫療設施
不論貧窮或富裕,在新加坡都能遇到好醫生,獲得優質的醫療服務。
「我們的醫院、醫生、牙醫、護士和藥劑師都是世界一流的。」

社區內有不少全天候開放的診所,方便年長者隨時看病。(海峽時報)
醫院和綜合診療所不會因為病人年老或貧窮而拒於門外,貧困老人求診時還可免除一般費用。
正因如此,新加坡才會成為全球最長壽的國家之一。
新加坡統計局數據顯示,預計到了2030年,本地會有至少2000名百歲人瑞。
好處三:公園花園近在咫尺
到公園或花園散步,除了能強身健體,還能讓老人感到幸福和平靜。
許通美說,他與妻子經常在黎明時分到新加坡植物園散步,天氣涼爽,也不擁擠。
除了濱海灣花園,遍布全島的許多公園和花園都免費開放,包括近日在義順和三巴旺增設的康療花園,都能滿足老人和特需孩童的需求。
新加坡目前有13個康療花園,國家公園局計劃最遲在2030年建好30個康療花園。

三巴旺公園的康療花園設有「森林教室」。(海峽時報)好處四:文化藝術的薰陶
許通美認為,可以在沒有時間限制的情況下享受文化和藝術,是晚年生活的另一好處。
他鼓勵年長者多參觀博物館,以及充分利用新加坡完善的公共圖書館系統,培養閱讀和聽音樂的習慣。
集體唱歌跳舞既歡樂又療愈,千變萬化的藝術也可以是一種治療方式。

排排坐,跳跳舞。(通訊及新聞部)好處五:有工作的人生才有意義
許通美慶幸自己85歲了還能繼續全職工作,他認為工作能賦予生活尊嚴和意義,也能讓頭腦保持活躍和清醒。
「知道自己仍能為社會做出貢獻,沒有成為負擔,讓我感到非常滿足。」
不過,他感嘆多數的年長新加坡人可沒那麼「幸運」,明明還有工作能力卻「被迫」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

是時候退休了嗎?(海峽時報)
新加坡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3歲,重新僱傭年齡則是68歲。到了2030年,還會進一步分別調高至65歲及70歲。
許通美引述建國總理李光耀的話,強調應該廢除法定退休年齡。
「你能工作多久就工作多久,你會變得更健康、更快樂。」
他也呼籲公眾別再把新加坡人口老齡化形容為「銀色海嘯」或「生存威脅」。
「請記住,現在的年輕人總有一天也會老去。」
以上的國家硬體設施是備齊了,但要促進身心健康,以下幾點還是要看個人的努力:
建議一:保持強健
許通美與妻子習慣每天早上散步或游泳,並樂在其中。
他提醒年長者,定期鍛鍊非常重要,千萬不要無所事事。

有空就去騎騎腳踏車。(海峽時報)
衛生部長王乙康在推出「健康SG」計劃時也說過,健康長壽的生活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長期積累的結果。
「健康的體魄不外是睡好吃好、定期運動、不抽菸、定期體檢及接種疫苗。這些都是常識,卻因為人的惰性而沒有身體力行。」
建議二:多交朋友
結交新朋友,不論老少,都能帶來歡樂。
許通美說,與老朋友保持聯繫非常重要,但隨著時間流逝,一些朋友會離開人世,因此也應該結交一些年輕朋友。
「擴大朋友圈就是孤獨的解藥,有朋友總好過有錢但沒朋友。」

為友誼乾杯!(海峽時報)
不過,新加坡國立大學早前的一項研究發現,新加坡年長男性要擴大社交圈子,並非易事,即使交友也未必會交心。
建議三:回饋社會
許通美也鼓勵身強體健的年長者考慮參與志願活動,他的妻子就在一家照顧年長病患的醫院當義工。
他也以美國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希(Barbara Bush)為例說,她曾一度患上抑鬱症,卻沒有尋求治療,而是選擇成為義工。
「聽起來或許很不尋常,但她的抑鬱症真的逐漸康復了。幫助別人,其實也是在幫助自己。」
建議四:經營婚姻
相信蟻粉也有留意到,許通美不止一次提及妻子。
已婚56年的他,曾在一次《海峽時報》訪問中直言,自己的個性比較隨和,妻子就比較強硬。
對他來說,幸福美滿的婚姻值得珍惜,夫妻也應該視白頭偕老為人生目標。
「你的配偶是你的愛人、摯友、知己、伴侶和看護者。」

許通美與妻子已婚56年,育有三個孫子。(許通美臉書)建議五:含飴弄孫
許通美育有兩個兒子和三個孫子,每逢星期五都會與他們吃晚餐。
比起父親的角色,許通美更享受祖父的角色,因為父子關係偶爾會有爭執和不愉快,但祖孫關係卻是慈愛和諧的,沒有衝突。
看著孫子們一天天長大,是他人生現階段最大的樂趣。
「管教他們不是我的工作,那是他們父母的職責。我的職責是給予他們無條件的愛,幫助他們長大後成為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