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輕人在社媒跟朋友發信息聊天。(海峽時報)
作者 侯佩瑜
如果蟻粉對網絡語言的認識還停留在IYKYK、FR、IKR、IMO……那麼,你們已經跟不上年輕人的腳步了。
現在,Z世代的電郵末端不再寫Sincerely」或「Warm regards」,他們更喜歡用「Yeeting out」(迅速離開)或「Bless up」(表達感激)。
那麼,年輕人現在還流行用哪些網絡語呢?
我們未必要學著用他們的語言,但看得懂一定不會虧。
Coded
在年輕人的字典里,「Coded」一詞不是什麼秘密代碼,而是用來形容某人或某物的特徵和獨特風格。
以「Barbie-coded」為例,如果有人說一套服裝造型是「Barbie-coded」,意思是這套服裝的風格與芭比娃娃相似,可能包括性感、女性化和大量使用粉色等元素。

家長們如果不把孩子的「語言」學起來,日後查看孩子的手機時,會不會一頭霧水,不知道孩子們跟朋友聊些什麼?(海峽時報)
Ate
這個「ate」不是英語「eat」(吃)的過去式那麼簡單。
「Ate」在年輕人的語境里,形容某人在某方面表現得非常出色、令人驚艷,通常與表演、外觀或比賽等方面有關。
比如,在形容劉德華在演唱會上的表演時,可以說「he ate」,意思是他的表演非常出色。
換另一個角度想,這說不定是想表達某人表現太好,結果大獲全勝,「通吃」了的意思。
在發簡訊或網上留言,想要表達類似「ate」的意思,還可以使用「4+4」的縮寫。因為4+4等於8,8的英語是「eight」,與「ate」的讀音相似。
另外,如果想要表達一個人的表現真的太好了,還可以這樣說:「Ate and left no crumbs。」(直譯「吃了,沒有留下任何碎屑」,按照「通吃」的思路的話,大概就是「大殺四方」的意思吧!)
W/L
「W/L」是一種縮寫,源自體育比賽,「W」代表英語的win(勝利),「L」代表lose(失敗)。
當有人在簡訊或留言區簡單地寫下一個「W」時,代表對方在祝賀某人取得成功。
相反,如果某人告訴你他在某方面失敗了,你可以回復「L」,表示同情或理解。
這樣一來,W/L就不再局限於體育賽事,而是適用於不同生活情境中。
Delulu
俚語「delulu」是英語Delusional(妄想)縮寫,通常用來形容對某種事物持有過分理想化的幻想或不切實際看法的人。
Stan
Stan過去可能更常見於人名,但網絡夯詞Stan卻是由英語stalker(跟蹤者)和fan(粉絲)兩個詞組合而成,有鐵桿粉絲、鐵粉、死忠粉的意思。

年輕人普遍在社媒上花很多時間和朋友發信息聊天。(海峽時報)
Sending me
「Sending me」 在年輕人的世界裡並不是「送我」的意思。
Z世代的用法,Sending me是通常用來表達愉悅的感覺,相當於我們「老一輩」使用的LOL(大笑)的意思。
當某事讓你開懷大笑時,你可以這麼說:「It is sending me」。
Serve
Serve一般的意思是服務、發球、上桌等。 不過在Z世代的用語中,「Serve」帶有積極的含義,一般用於肯定和讚揚某人獨特而引人注目的風格或外表。
用在句子上,可以是"She served that look",意思是「她真的很有范兒」或者「她氣場超強」。
Sleeping on
英語俚語「let me sleep on it」,意為讓我考慮一下。
不過,Sleeping on到了年輕人的嘴裡,又是另一個意思了,用於描述不應被低估或忽視的事物或人。
如果有人說「don』t sleep on the 12-3-30 trend」,意思就是不要錯過最近流行的12-3-30健身法!
Bussin』
Bussin』源自非裔美國方言,主要形容食物非常好吃,比如「your beef rendang is bussin』」,意思就是你做的牛肉仁當超贊啦。
No cap
No cap最早起源於非裔美國社區,意思類似於FR(For real,代表真實),是「seriously」(認真的)或「no lie」(實話實說)的同義詞。
Cheugy
Cheugy的發音為chew-gee,主要用來嘲笑過時、不符合流行審美的事,或用力過猛裝「潮人」的人。 根據《紐約時報》報道,這個夯詞是由23歲的學生Gaby Rasson所創造,在2021年一條TikTok視頻中走紅。一些被認為是cheugy的單品,包括任何印有「#girlboss」字眼的東西和UGG靴等。

這位女生所發送的簡訊,不知有多少是「上了年紀的人」看得懂的。(海峽時報)
紅螞蟻偷偷承認,有時候和Z世代談天說地,會對不少英文單詞有了新的概念。
面對這些「新詞」,真的是不認老都不行,只能感嘆學無止境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