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就業准證(Employment Pass, EP)是許多外籍人士在新加坡工作的必備簽證,尤其是自僱人士和公司聘請員工。楹進集團顧問表示,許多想要移居新加坡的人常常對EP簽證有許多疑問,包括如何申請、是否有學歷要求以及持有EP後的其他權益等。以下是針對新加坡EP簽證的一些常見問題解答,幫助您更清晰地了解申請流程及相關政策。
首先,自雇EP與公司聘請的EP沒有本質的區別。兩者都是EP,但在續簽過程中會有所不同。如果是自僱人士,由於公司運營狀況直接影響EP的續簽,若公司未能正常經營或運營不善,可能會導致EP無法續簽。而如果是公司聘請的員工,續簽時則主要依據公司整體運營情況和經濟效益。因此,許多自僱人士在首次申請EP後,可能會面臨在公司經營不穩定時無法順利續簽的困境。
關於學歷要求,申請EP並不一定需要本科學歷。新加坡目前實行的是打分制度,申請人需獲得至少40分才有資格申請EP。學歷分數占其中的一部分,如果是本科及以上學歷,可以得到10分。如果畢業於新加坡政府認可的頂尖大學,分數可提高到20分。如果沒有本科學歷,申請人在學歷方面將無法獲得分數,但只要薪資水平足夠高,能夠彌補其他方面的不足,同樣可以達到40分的標準,順利申請EP。因此,薪資是彌補學歷不足的一項關鍵因素。
另外,關於年齡要求,申請EP並沒有嚴格的年齡上限,但建議申請人最好年齡在55歲以下。若履歷特別優秀或者具備強大的經商背景,年齡超過60歲的人依然有可能獲得EP。年輕、學歷高、工作經驗豐富的人,往往更容易獲得EP批准,但這並不代表年長的申請者就沒有機會。

薪資要求也是EP申請中不可忽視的部分。EP的薪水標準依據申請人的學歷、年齡、行業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學歷較高、年齡較輕的申請人可能月薪6000新幣即可獲得EP,而年齡較大或學歷較低的申請人,月薪可能需要達到2萬新幣以上才有機會申請到EP。
對於想要在新加坡定居的EP持有者,申請PR(永久居民)是一個重要的目標。理論上,持有EP半年後便可申請PR,但實際上,成功率較高的通常是在持有EP兩年之後。雖然新加坡的PR申請並沒有明確的標準,但申請人需要滿足一些官方參考因素,如工作經驗、貢獻度和在新加坡的居住時間等。楹進集團顧問表示,持有EP的人無論在新加坡待多久,都無法保證一定能成功獲得PR,因此建議在申請時保持耐心,並根據自身的情況做好長期規劃。
此外,關於EP持有者的居住要求,雖然並沒有強制規定EP持有者必須一直待在新加坡,但為了提高申請PR的成功率,建議EP持有者每年在新加坡的居住時間應達到至少半年。長時間不在新加坡工作,可能會影響PR申請的考慮因素。
對於EP持有者的子女入學問題,EP持有者的孩子只有在年滿6周歲當年,才能免試直接入讀新加坡公立小學一年級。如果孩子在其他年級入學,則需要參加AEIS考試(新加坡政府的入學考試)。如果EP持有者順利申請PR,孩子就可以享受PR身份的教育權益,直接申請任何年級的公立中小學入學。
另外,EP持有者的子女在申請國際學校時也會享有一定的優勢。EP持有者的孩子可以申請DP(家屬准證),而新加坡的國際學校通常會優先錄取持有DP的學生,少數學校甚至僅允許DP持有者入學。因此,EP持有者的孩子在選擇國際學校時,會比其他外籍學生更具競爭力。
在親屬簽證方面,EP持有者可以為配偶和子女申請DP家屬簽證。而月薪達到12000新幣以上的EP持有者,還可以為自己的父母申請LTVP(長期居留准證)。這使得EP持有者能夠將家人一同帶到新加坡居住和工作。
新加坡EP簽證為外籍人士提供了多個工作和生活的機會,尤其是對於自僱人士來說,通過成功申請EP並經營自己的公司,不僅可以獲得合法的工作許可,還能逐步積累社會貢獻,申請永久居民(PR)身份。楹進集團顧問表示,在申請過程中,申請人需要了解各項要求,特別是在薪資、學歷、行業背景等方面的綜合考慮,確保自己的申請符合新加坡的移民政策,從而順利獲得EP簽證及其相關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