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一名社會新鮮人指44小時工作周太緊湊,讓他「懷疑人生」,這一說法引起許多網民熱烈討論。(取自8視界新聞網示意圖)
(新加坡訊)1星期工作44小時,你能接受嗎?新加坡一名社會新鮮人指44小時工作周太緊湊,讓他「懷疑人生」,這一說法引起許多網民熱烈討論。
《8視界新聞網》報道,網絡平台Reddit上1名用戶「lu-mitzy」寫道:「我剛開始一份全職工作(我在2019冠病疫情後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我問自己:『我瘋了嗎?』」
「早出晚歸」 晚上沒時間做自己的事
他形容,自己每天上午5時45分就起床,接著在匆忙吃完早餐後,就得擠公共運輸工具去上班,以在上午7時30分前到達辦公室。
接著,他便「盯著電腦螢幕」直到傍晚5時,而回家路上也會遇到擁堵的高峰期,讓原本20分鐘的短暫車程,變成了漫長的煎熬。
當他回到家後,已經是傍晚6時30分。
「洗完澡、做完家務,已經是晚上7、8時。我只有一至兩個小時做自己的事情。因為盯著電腦一整天,我的眼睛太累了,我會直接睡著,不然就是到半夜都沒睡,然後隔天就變得很疲憊,喝了咖啡勉強撐一天。」
之後40年怎麼辦?
他也說:「這樣下去的話,我之後40年的人生怎麼辦?周末我只能用來補眠,或是去處理平日無法做的事。」
他也提到,自己已幾乎沒有時間發展愛好、與朋友社交或是「減壓」。
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他的討論帖已收到超過1300個點贊和450條評論。
這名社會新鮮人的言論,引起了一些網民的共鳴。有人認為,這是「長大成人」的代價。
也有人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況會變得更好,「大多數人在一段時間後,就會習慣這種生活,因為工作是為了生計。大家學會簡化或減少家務,以節省時間。」
不過,也有一些網民認為,這名社會新鮮人太「天真」,也覺得一星期44小時的工作時間,不算多。
有人認為44小時算不錯
其中一人說:「我每星期工作60個小時,生了孩子,並且正在攻讀研究生課程,44小時其實不錯了。」
也有人認為,當地的工作文化值得重新評估,讓人們不再是「為了工作而生活」。也有網民探討取得工作和生活平衡的方案,比如建議社會新鮮人選擇離家較近、可以遠程辦公,或是能給他更大滿足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