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6人團隊打造新加坡首個會洗廁所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可以清洗洗手盆也會刷馬桶,預計洗一個馬桶只需2分鐘,解決業內沒人願乾的髒活,目前已收到來自國內外超過30家企業表示感興趣。
上大學時去美國參加交換計劃時遇上冠病疫情,帕瓦里(Rishab Patwari)被迫從矽谷返新。在酒店隔離期間,他聽經營清潔公司的好友說,由於到處都要頻繁消毒,面臨嚴重人手短缺,尤其是沒人願意洗廁所。
今年初從國立大學畢業的帕瓦里告訴《新明日報》,他於是萌生用機器人代替人工洗廁所的想法。在上機器人課程時,遇見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後,兩人在學校的幫助下,去年7月成立了HiveBotics新創公司。經過一年半的研發,目前已製作出洗廁所機器人的原型機(prototype)。

機器人用噴出的蒸汽清潔馬桶內的污垢。(受訪者提供)
根據公司網頁,機器人能自主進入廁所隔間掀起馬桶蓋,利用蒸汽噴頭清潔馬桶內的污垢以及把馬桶座擦乾。
帕瓦里說,機器人每兩分鐘就能清洗一個馬桶,電池能連續供電6至8小時。屆時,員工就可以替機器人換電池和做相關檢查。
他也指出,員工的職務獲升級,從之前人工洗廁所變成管理機器人,相信更多人不再排斥加入這個行業。雖然距離機器人正式面世預計還有一年,但已有30多家海內外、政府機構和私人企業表示有興趣,洗廁所機器人的需求超過1000台。
至於價格,帕瓦里說目前唯一的業內同行是美國公司SOMATIC,而每台機器人月租1000美元(約4686令吉)。公司若要實現這樣的價格,會需要津貼或是補助才能辦到。
Maintenance私人有限公司董事經理謝男駿(42歲)受訪時說,即使清潔公司通過社媒等渠道提升品牌形象,年輕人對清潔工還是存在很大偏見,導致清潔多為年長者和外勞。
「至少有30至40%本地人應聘清潔工時,明確表示不願洗廁所。但客戶和我們簽的合約大多包括洗廁所的工作,導致我們聘請不到本地人,外勞名額也相對減少。」
謝男駿認為,如果這個趨勢持續,在科技上又沒有突破,新加坡建築內的清潔水平將走下坡,所以洗廁所機器人這個想法的確很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