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新加坡,是兩個永遠也聊不完的話題。它們都是亞洲四小龍,在歷史上都是英國殖民地。亞洲是以中國文化為主的地區,四小龍的繁榮,離不開中國的開放和發展。
香港和新加坡,是兩個既相似又不同的城市。如果把它們從歷史角度追溯的話,他們都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而後在英國治理的影響下,開始走向發展和繁榮。小編在兩個城市都有過經歷,今天我們從攝影照片的角度,來探索一下兩個城市相互之間的影子。
兩大超級城市的王牌地標
香港-維多利亞海港
維多利亞港(HK-Victoria Harbour)是英國人紀念英女皇維多利亞(Victoria)而起,維港亦坐落香港首府維多利亞城(今西環,上環,中環,灣仔,銅鑼灣)的北面。未起名維多利亞港之前,英文就叫Harbour of Hong Kong或者Hong Kong Harbour,即『香港之港』的意思。初期維多利亞港西界沒有這麼遠,只包括香港島北角,九龍紅磡到昂船洲的水域。
維多利亞港是位於香港的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的港口和海域。維多利亞港水面寬闊,景色迷人,海港的西北部有世界最大的貨櫃運輸中心之一的「葵涌貨櫃碼頭」。每天日出日落,繁忙的渡海小輪穿梭於南北兩岸之間,漁船、郵輪、觀光船、萬噸巨輪和它們鳴放的汽笛聲,交織出一幅美妙的海上繁華景致。

香港九龍 尖沙咀公眾碼頭 尖沙咀鐘樓

香港 維多利亞海港 灣仔國際會展中心
新加坡-濱海灣海景
時尚奢華,精緻品味。濱海灣(SG-Marina Bay),現代感與超時尚的代名詞,從前衛的名廚餐館到振奮人心的休閒場所,應有盡有。
濱海灣區域跟新加坡其他許多地區一樣,其實是這座小島國大規模填海造陸開闢而成的新地區。過去 200 年裡,新加坡的土地面積因為填海造地而足足擴大了 25%。市區重建局的濱海灣總體計劃旨在促進一個包括商業、住宅、酒店及娛樂的混合區。新加坡政府更花費了3500萬美元,完成了一條圍繞於濱海灣周圍,長3.5公里的濱海步道(Waterfront Promenade)。濱海灣中央岬(The Promontory @ Marina Bay,正式名稱為Central Promontory Site)將被作為臨時活動空間,或是舉辦像是劇院或嘉年華等活動的公共空間。

Singapore Marina Bay scenery

Singapore Merlion
香港 新加坡 海港夜景欣賞
新加坡與香港自19世紀開始商貿往來。根據1900年代香港報刊的評論版面,當時已有新加坡與香港相互競爭的說法。1923年新加坡日本人會所寫的《新嘉坡概要》中記載,當時新加坡與香港之間已存在貿易關係,當時亦有日本商船往返香港及新加坡兩地。

香港 維多利亞海港夜景 幻彩詠香江

Singapore CBD
在兩地仍屬英國管治時,有部分曾在香港政府或新加坡政府任職的官員均曾在對方政府任職,這些官員將彼此的制度引入對方。如金文泰在1925年至1930年間任香港總督,卸任後又在1930年至1934年任海峽殖民地(今新加坡)總督;柏立基在1955年至1957年間任新加坡總督,其後又在1958年至1964年間任香港總督。金文泰任海峽殖民地海督期間,仿效香港行政局的做法,在海峽殖民地行政局再度委任華人任行政局非官守議員。柏立基在任香港總督時,亦跟隨新加坡自治的方式,推動公務員本地化,並提升香港本地人擔任政府的高層職位。

夜幕下的香港中環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

Singapore Marina Bay Golden Sand Hotel

火遍港新兩地的打卡點

提到香港和新加坡,不得不聯想到的就是「人口眾多」。作為亞洲兩個超級城市,同時又擁有高人口密度,因此它們的房屋建築也成為了眾多攝影愛好者的打卡點。香港的彩虹村,就是很多網紅前去打卡的地方之一。這些房屋很密集,並且圍牆是用彩虹的顏色來裝飾。在樓前拍攝,頗有ins風。
彩虹邨(Choi Hung Estate)是香港最早期興建之公共屋邨之一,占地逾5.1公頃,位於九龍黃大仙區牛池灣。因為設計獨特,彩虹邨榮獲了香港首個建築獎項——1965年香港建築師學會銀牌獎。現時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
打卡地址:香港特別行政區黃大仙區彩虹紫葳路15號(近觀塘線彩虹鐵路站)

香港 彩虹邨 坪石邨
新加坡的房屋建設和形狀,和香港有所不同。但是如果說找到和彩虹村類似的地方的話,那一定就是珍珠坊了。珍珠坊位於牛車水附近,同樣是密密麻麻的各種房屋疊加在一起。使用同一個角度進行拍攝的時候,真的會感覺到,彩虹邨和珍珠坊,好像穿越時空並來自同一個地方。
地址:1 Park Rd, Singapore 059108 (Chinatown MRT Exit D)

People's Park Complex珍珠坊
公共運輸工具
巴士 Bus
20世紀80年代,中國進入改革開放階段,香港依靠著轉口貿易的優勢率先崛起,把中國大陸和全世界連接起來,成功的把中國商品買到了全世界,同時也給香港帶來了不菲的收入。因此,很多外來詞,大多是用粵語翻譯而來,而後傳入中國內地,「巴士(Bus)」 "曲奇(cookie)" "芝士(cheese)"就是其中的一些例子。

香港城巴982x 沙田-金鐘

SingBus 70M Yio Chu Kang Int Loop

城巴B3x跨境巴士 深圳灣口岸-屯門市中心
SingBus SBS 199 Boon Lay Int Loop

九巴41A 長安(青衣)-尖沙咀東
香港巴士,簡稱巴士,是香港公共汽車服務的稱呼,為香港主要公共運輸工具之一,是香港每日載客量最多的公共運輸系統。香港現時的5家專營巴士公司(九龍巴士、新世界第一巴士、城巴、龍運巴士及新大嶼山巴士)共有5580輛領有牌照的巴士,每天載客約388萬人次。八達通(Octopus),為公共運輸工具提供自動票務系統,現已發展成香港領先的電子支付系統之一。

SingBus SBS 99 Clementi Int-Joo Koon In
新加坡地面交通主要是由巴士,地鐵,輕鐵及的士組成,無論市民還是遊客,只要手持一張Ezlink卡,就可以乘搭不同巴士及鐵路路線,而且在轉乘不同巴士及鐵路時候,都能夠享受到車費轉乘優惠。新加坡公共巴士市場中,一共有四個經營,當中包括原有的新捷運及SMRT,至於新加入的經營者都是擁有英國背景,包括Tower Transit及Go-Ahead Singapore。
計程車 的士 德士 Taxi

HK Taxi

HK Taxi

SG Taxi

SG Taxi
路牌
帶有水的路牌
路牌的命名規則有很多。有些是用地名來命名,有些是用過去聚集村民的家鄉命名,有些甚至是用名人來命名,我們一起體驗一下面的路名,感受它們的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