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新加坡,是两个永远也聊不完的话题。它们都是亚洲四小龙,在历史上都是英国殖民地。亚洲是以中国文化为主的地区,四小龙的繁荣,离不开中国的开放和发展。
香港和新加坡,是两个既相似又不同的城市。如果把它们从历史角度追溯的话,他们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而后在英国治理的影响下,开始走向发展和繁荣。小编在两个城市都有过经历,今天我们从摄影照片的角度,来探索一下两个城市相互之间的影子。
两大超级城市的王牌地标
香港-维多利亚海港
维多利亚港(HK-Victoria Harbour)是英国人纪念英女皇维多利亚(Victoria)而起,维港亦坐落香港首府维多利亚城(今西环,上环,中环,湾仔,铜锣湾)的北面。未起名维多利亚港之前,英文就叫Harbour of Hong Kong或者Hong Kong Harbour,即‘香港之港’的意思。初期维多利亚港西界没有这么远,只包括香港岛北角,九龙红磡到昂船洲的水域。
维多利亚港是位于香港的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之间的港口和海域。维多利亚港水面宽阔,景色迷人,海港的西北部有世界最大的货柜运输中心之一的“葵涌货柜码头”。每天日出日落,繁忙的渡海小轮穿梭于南北两岸之间,渔船、邮轮、观光船、万吨巨轮和它们鸣放的汽笛声,交织出一幅美妙的海上繁华景致。

香港九龙 尖沙咀公众码头 尖沙咀钟楼

香港 维多利亚海港 湾仔国际会展中心
新加坡-滨海湾海景
时尚奢华,精致品味。滨海湾(SG-Marina Bay),现代感与超时尚的代名词,从前卫的名厨餐馆到振奋人心的休闲场所,应有尽有。
滨海湾区域跟新加坡其他许多地区一样,其实是这座小岛国大规模填海造陆开辟而成的新地区。过去 200 年里,新加坡的土地面积因为填海造地而足足扩大了 25%。市区重建局的滨海湾总体计划旨在促进一个包括商业、住宅、酒店及娱乐的混合区。新加坡政府更花费了3500万美元,完成了一条围绕于滨海湾周围,长3.5公里的滨海步道(Waterfront Promenade)。滨海湾中央岬(The Promontory @ Marina Bay,正式名称为Central Promontory Site)将被作为临时活动空间,或是举办像是剧院或嘉年华等活动的公共空间。

Singapore Marina Bay scenery

Singapore Merlion
香港 新加坡 海港夜景欣赏
新加坡与香港自19世纪开始商贸往来。根据1900年代香港报刊的评论版面,当时已有新加坡与香港相互竞争的说法。1923年新加坡日本人会所写的《新嘉坡概要》中记载,当时新加坡与香港之间已存在贸易关系,当时亦有日本商船往返香港及新加坡两地。

香港 维多利亚海港夜景 幻彩咏香江

Singapore CBD
在两地仍属英国管治时,有部分曾在香港政府或新加坡政府任职的官员均曾在对方政府任职,这些官员将彼此的制度引入对方。如金文泰在1925年至1930年间任香港总督,卸任后又在1930年至1934年任海峡殖民地(今新加坡)总督;柏立基在1955年至1957年间任新加坡总督,其后又在1958年至1964年间任香港总督。金文泰任海峡殖民地海督期间,仿效香港行政局的做法,在海峡殖民地行政局再度委任华人任行政局非官守议员。柏立基在任香港总督时,亦跟随新加坡自治的方式,推动公务员本地化,并提升香港本地人担任政府的高层职位。

夜幕下的香港中环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

Singapore Marina Bay Golden Sand Hotel

火遍港新两地的打卡点

提到香港和新加坡,不得不联想到的就是“人口众多”。作为亚洲两个超级城市,同时又拥有高人口密度,因此它们的房屋建筑也成为了众多摄影爱好者的打卡点。香港的彩虹村,就是很多网红前去打卡的地方之一。这些房屋很密集,并且围墙是用彩虹的颜色来装饰。在楼前拍摄,颇有ins风。
彩虹邨(Choi Hung Estate)是香港最早期兴建之公共屋邨之一,占地逾5.1公顷,位于九龙黄大仙区牛池湾。因为设计独特,彩虹邨荣获了香港首个建筑奖项——1965年香港建筑师学会银牌奖。现时由香港房屋委员会管理。
打卡地址:香港特别行政区黄大仙区彩虹紫葳路15号(近观塘线彩虹铁路站)

香港 彩虹邨 坪石邨
新加坡的房屋建设和形状,和香港有所不同。但是如果说找到和彩虹村类似的地方的话,那一定就是珍珠坊了。珍珠坊位于牛车水附近,同样是密密麻麻的各种房屋叠加在一起。使用同一个角度进行拍摄的时候,真的会感觉到,彩虹邨和珍珠坊,好像穿越时空并来自同一个地方。
地址:1 Park Rd, Singapore 059108 (Chinatown MRT Exit D)

People's Park Complex珍珠坊
公共运输工具
巴士 Bus
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入改革开放阶段,香港依靠着转口贸易的优势率先崛起,把中国大陆和全世界连接起来,成功的把中国商品买到了全世界,同时也给香港带来了不菲的收入。因此,很多外来词,大多是用粤语翻译而来,而后传入中国内地,“巴士(Bus)” "曲奇(cookie)" "芝士(cheese)"就是其中的一些例子。

香港城巴982x 沙田-金钟

SingBus 70M Yio Chu Kang Int Loop

城巴B3x跨境巴士 深圳湾口岸-屯门市中心
SingBus SBS 199 Boon Lay Int Loop

九巴41A 长安(青衣)-尖沙咀东
香港巴士,简称巴士,是香港公共汽车服务的称呼,为香港主要公共运输工具之一,是香港每日载客量最多的公共运输系统。香港现时的5家专营巴士公司(九龙巴士、新世界第一巴士、城巴、龙运巴士及新大屿山巴士)共有5580辆领有牌照的巴士,每天载客约388万人次。八达通(Octopus),为公共运输工具提供自动票务系统,现已发展成香港领先的电子支付系统之一。

SingBus SBS 99 Clementi Int-Joo Koon In
新加坡地面交通主要是由巴士,地铁,轻铁及的士组成,无论市民还是游客,只要手持一张Ezlink卡,就可以乘搭不同巴士及铁路路线,而且在转乘不同巴士及铁路时候,都能够享受到车费转乘优惠。新加坡公共巴士市场中,一共有四个经营,当中包括原有的新捷运及SMRT,至于新加入的经营者都是拥有英国背景,包括Tower Transit及Go-Ahead Singapore。
计程车 的士 德士 Taxi

HK Taxi

HK Taxi

SG Taxi

SG Taxi
路牌
带有水的路牌
路牌的命名规则有很多。有些是用地名来命名,有些是用过去聚集村民的家乡命名,有些甚至是用名人来命名,我们一起体验一下面的路名,感受它们的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