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得看薪資。吃飯的攤販中心不貴且方便。要自己做飯的話,超市食材以及菜市場都蠻豐富。商場吃飯是真的不便宜。
昨天吃探魚,三個人點最普通的,加上服務費和GST要101新幣。啊哈哈哈哈,肉疼。總體生活成本最大頭就是租房。

圖源:海峽時報
②文化:
幾年前第一次來新加坡玩,就蠻喜歡新加坡。
多元文化,多種族和平共處,讓我沒有背井離鄉的情節,很容易融入。

圖源:BBC
參加語言交流、打羽毛球、City walk、讀書會、去菜市場探索新食材、和聊得來的朋友約走路、解鎖新加坡想吃的美食、聽街邊音樂會。

圖源:Jointtravelling
之後還會繼續探索去畫畫,去健身房,研究東南亞歷史和美食,明年報考個雅思提升英文...太多自己本身在國內的愛好這裡可以實現。也有許多的新探索想去發掘。

圖源:Viator
③氣候:
新加坡氣候很濕潤,但是唯獨剛到的時候需要稍微適應。

圖源:Holidify
④娛樂:
有看到蠻多人抱怨新加坡沒有娛樂。其實個人覺得,得看你的娛樂是在哪些方面。如果是蹦迪KTV劇本殺,新加坡可能比較欠缺。

圖源:TTG Asia
對於我來說,我的娛樂運動,讀書會,旅遊,走路。新加坡已經可以滿足我了。總而言之還是看你喜歡什麼才好判斷。

圖源:Singapore F1
沒有完美的國家和城市。無非是權衡利弊和喜好後,再看是否合適。
只是覺得不要給自己畫地為牢,給一些挑戰,就像升級打怪一樣,或許是個全新又歡愉的開始。
*以上文字內容來自小紅書網友@Supermomo

她來新加坡一年後
堅定留在這裡的原因有這些
轉眼來新加坡一年了,既然已經有了答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堅定留坡的原因~
①工作
工作環境和氛圍是我最關注的問題。目前我在一家美企,整體氛圍非常靈活、輕鬆,鼓勵個人成長,沒有「加班文化」,工作和生活可以平衡。這裡的職場文化也注重個人成長、個人需求被重視。

圖源:The Star
在新加坡外企(德企和美企)實習的體驗是,即使是實習,也會注重實習生的成長,是不是能夠提升的,同樣會尊重實習生的興趣和訴求,至少在面試的時候都會注重雙向需求匹配的過程。

圖源:CNA
②生活
四季夏天,平均溫度28度,我真的太喜歡夏天了,一年到頭都沒有什麼自然災害(洪水、暴雪、冰雹、颱風)等,生活可以比較安適。
我來自福建,從小經歷了每年夏季開始暴雨、洪水,甚至颱風的日子,冬天狂風、天氣很冷,其實這些都會比較影響生活。

圖源:Todayonline
③國家很小,基本去哪都是半小時
當然可能很多人覺得這是一個敝,但是我真的不喜歡通勤太久。設想每天多幾個小時,一個月、一年、幾十年,都要過這樣的生活,就讓我無比痛苦,除非在公司旁邊買一個房子且永遠只找公司旁邊的工作…...

圖源:Todayonline
④拿到身份以後買房便宜
其實新加坡人買房壓力是比較小的,即使是一個單身的女性也完全有能力自己買到一個房子。

圖源:The Star
比如說政府租屋HDB三個房間的根據地段是40w-80w新幣,首付差不多20%,每個月的公積金是政府交20%,工資扣17%,付完首付以後每個月的房貸其實用公積金付就夠了。

圖源:海峽時報
⑤中文基本到哪都能說
新加坡差不多70%都是華人,去超市、地鐵,大部分人都可以說中文,且中文字也很多,純只會說中文的人都可以在這裡生活,未來父母也可以來。

圖源:UiO
*以上文字內容來自小紅書網友@辣比

新加坡OR荷蘭?
我最終選擇了新加坡...
歷經一個多月,面了兩家荷蘭公司+一家新加坡公司(還有一個英國面試在下周不打算面了),最後決定去新加坡了。
一方面想體驗一下不同的生活,荷蘭因為之前生活過很久,回去之後的生活可以預料。相比之下去新加坡是一種全新的體驗,還是挺好奇在一個相對西式的華人社會生活是怎樣的。

圖源:CNA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更想留在亞洲生活吧。不用去適應歐洲人的文化,跟老外social真的很累(就自己而言),能在文化舒適圈裡生活,也不會離家人太遠,少了點漂泊感和孤獨感。

圖源:Starsandstripes
最後一大原因就是薪水了。回荷蘭到手收入勢必會減少(35%的稅誰受得了),新加坡生活成本很高,但最後剩下來還是要比荷蘭高不少的。趁著年輕積攢財富總沒錯。

圖源:海峽時報
越來越發現人生就是一個tradeoff的過程,沒有十全十美的地方,在歐洲要融入白人文化圈,犧牲和家人的距離。
新加坡則要忍受小、熱、可能還有相對的卷,最終我們也只能做一個相對沒那麼差的選擇,忍受可以忍受的缺點吧。
*以上文字內容來自小紅書網友@一隻馬鹿
椰友們,你們喜歡新加坡嗎?想要在常居這裡生活嗎?
或者,又有什麼原因,讓你們下定決心準備離開這裡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