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本地猴痘病例在去年最後四個月內出現急劇增加的趨勢,引起衛生部的高度關注。衛生部網站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年共有32例猴痘確診病例,而其中有25例發生在去年9月至12月之間。
衛生部披露,去年確診的猴痘病例中,有20例是本土病例,而並非每起病例都能追溯到感染源頭。此外,還有12例輸入型病例,多數涉及到南美洲或東南亞國家的本地居民。
在本土傳播的20例病例中,有一起與另一輸入型病例有關聯,而另外兩起則與之前的本土病例相關。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感染群並非家庭感染群,且已經有42天沒有出現新的病例。其餘的本土病例都是孤立的,沒有關聯。

(圖:來源自網絡)
衛生部發言人指出,國際範圍內猴痘病例近期也有所增加,這一趨勢不僅局限於本地。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去年11月,全球26個國家共報告了906例猴痘病例,比10月的668例要多。
專家表示,猴痘病毒已在人群中傳播數年,並且不斷演變。儘管病例數有所上升,但公眾無需過度驚慌,而是應該保持警惕,特別是在性活動方面。此外,有專家指出,本地猴痘病例中包括了查不明感染源頭的本土病例,這可能是猴痘已在本地成為低程度地方性流行病的跡象。
衛生部發言人提醒公眾,猴痘病毒有兩個分支,而本地確診病例都屬於較溫和的第二分支,死亡率低於1%。感染途徑主要是近距離的肢體接觸,包括性接觸。任何出現猴痘症狀的個體都應儘早就醫。
雖然目前公眾感染猴痘的風險相對較低,但專家建議高風險群和緊急救護人員接種猴痘疫苗。對於一般公眾而言,除非計劃前往風險地區或從事特定性活動,否則通常不需要接種猴痘疫苗。
猴痘病毒的症狀包括發燒、頭疼、疲憊、身體不適、背痛以及局部或全身淋巴結腫大。隨後會出現斑丘疹、水泡和膿皰,並逐漸結痂。公眾被敦促保持警覺,以確保健康和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