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拿新加坡綠卡(PR),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對於PR的申請和審批,新加坡移民局一向採取「三不」政策:
不拒絕(符合條件的人士都可遞交申請);
不公開(獲批的具體條件不透明);
不解釋(從不說明拒批理由,但歡迎再次申請)。

但即便新加坡移民局如此「任性」,遞交PR申請的人卻熱情不減,申請量反而逐年增多,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新加坡政府給予PR的待遇算下來物超所值啊!接下來我們就從買房、生娃、上學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來嘮一嘮!

買房
很多人拿了身份的第一件事兒就是看房,在買房上這有沒有身份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外國人不能買組屋,只能購買公寓別墅等私人住宅或有地住宅,這得非常「壕」才能hold得住啊。不過公寓設施和價值都比組屋要高~買得起也不算虧!

而拿到PR身份後,除了公寓別墅等私人住宅,3年後還可以買5年以上的新加坡政府組屋,第一次買房只需繳納5%的印花稅,外國人首次購房則需繳納20%,這省下來的都是錢啊~
生娃
在新加坡生娃花多少錢,完全取決於在哪生和怎麼生?
我們來看兩張對比圖,分別是在公立醫院自然分娩和剖腹產手術的價格對比。
自然分娩

剖腹產

外國人沒有補貼,生產費用自理,費用非常高。而新加坡PR有醫保,政府允許產婦從Medisave中報銷一些生產費用:
產前900新幣,每日住院450新幣起,生產花費750新幣起;剖腹產住院三天,最高可報銷4850新幣。

粗略一算,在生娃這件事兒上,PR比外國人能省下約1萬新幣。
教育
生娃還得養娃,在新加坡教育是不小的開支,各種身份差別很大,學費也在漲,我們把這兩年小學、中學、初級學院和大學的學費拉出來對比一下,大家就能感覺到區別了。
小學

中學

初級學院

大學

另外,外國人讀公立學校也不容易。
讓孩子擁有PR身份在新加坡讀書除了省錢,還可以免除國際學生入學考試(AEIS),直接進入新加坡國立中小學,申請新加坡公立大學也會優先錄取。
中央公積金
新加坡PR享有中央公積金(CPF)福利,在退休後享有經濟來源保障。

在就業期間,僱主須向政府繳納員工工資的17%,員工自身需繳納20%,這些繳納的款項可用於首次購房、子女教育基金、技能培訓、醫療保健等多方面的需求。
當新加坡綠卡持有者55歲時,其中央公積金的特殊帳戶和普通帳戶的款項將轉入退休帳戶,作為退休金。

看病
新加坡醫療費挺貴的,去個診所看感冒也要分分鐘上百新幣,一個闌尾炎手術不報銷花了2萬新幣~
外國人沒有補貼,但是急診會減免50%,這是所有人都有的福利,無差別地給~

新加坡PR享有各種政府醫療優惠,可以通過公積金的醫療儲蓄戶頭(Medisave)來支付公立或私立醫院的部分住院和手術費用,還有相應的補貼:C級病房60%,B2級病房45%,手術補貼45%。
工作
當外籍人員在新加坡申辦PR成功後,可以隨時更換工作,不必像工作準證限制般要與僱主綁定一起。

PR要找工作也比較容易,因為企業沒有名額限制,若是要聘請持有工作準證的外國人員則需要有配額,且要繳納外國勞工人頭稅,所以企業較傾向於聘請永久居民多於外籍人士。
同時,PR的待遇會比持有工作準證的人更高。

最後,還有一項條例,PR需要留意,那就是PR的兒子在16歲半時必須登記服兵役,18歲入伍,為期兩年。
即便如此,很多海外人士為了下一代前途,會積極看待這項條例,視之為鍛鍊體魄、加強紀律和團隊意識的學習,長遠來說持新加坡PR還是較有利的選擇。
圖源:百度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