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是中國和新加坡建交30周年紀念日。新加坡《聯合早報》舉行中英文圖集《奠基人足跡:新中建交30年》發布會。新加坡外交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前副總理黃根成、前外長丹納巴南、前外長楊榮文以及鄭東發、陳燮榮、羅家良等歷任駐華大使等出席活動。洪小勇大使應邀出席發布會並為新書揭幕。

徐芳達表示,建交30年來,新中兩國始終尊重彼此選擇的發展道路,堅持求同存異、平等相待。正是由於新加坡與中國的不同,才為雙方互相學習和創新帶來空間。中國的和平崛起對地區和世界都有正面影響。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中國不僅保持本國貨幣匯率穩定,還積極提振內需,為維護全球經濟金融穩定作出貢獻。中國捍衛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多邊貿易體系,並承諾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將會繼續為世界作出重要貢獻。當前,中美競爭雖難以避免,但並非必然發生衝突。氣候變化、新冠肺炎疫情等全球性挑戰需要中美兩國攜手應對。新加坡將繼續幫助世界了解中國。對新中關係未來發展,徐表示應傳承並發展好兩國老一輩領導人打下的堅實基礎,以開放、謙虛的態度繼續互學互鑒;發揚兩國風雨同舟的合作精神,化危為機,繼續保持特殊的友好關係。新加坡支持中國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願在國際循環中成為中國企業進軍東南亞平台和跳板。

洪大使表示,《聯合早報》在中新建交30周年之際舉行新書發布會具有特殊意義。中新建交雖只有短短30年,但兩國交往的歷史源遠流長。新加坡從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就積極參與中國發展建設。可以說,中新合作與中國改革開放一路同行。中新合作給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雙方友誼日益深厚,共同利益不斷融合,合作往來更加密切,充分展現出中新關係的前瞻性、戰略性與示範性。2015年,習近平主席與新方領導人共同確立了中新「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夥伴關係」新定位,開啟了中新關係發展的新時代。今天,我們紀念中新建交30周年,既是對建交初心的重溫,也是對合作歷程的總結,更是對未來前景的期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方願同新方共同努力,秉持政治上相互信任、經濟上互利互惠、文化上相通交融的理念,推動兩國關係更上一層樓,為兩國人民的福祉及本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繁榮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