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環境局人員早上在亨士利道挨家挨戶進行稽查和噴霧工作。
(新加坡15日訊)實龍崗花園一帶的亨士利道(Hemsley Ave)出現3起茲卡病例,成為新國今年第一個「茲卡病例區」(Zika cluster),受訪居民表示已做足防蚊措施。
國家環境局前晚(13日)發文告說,3名茲卡病患都是亨士利道的居民,並且呼籲該區居民提高警惕,清除蚊蟲滋生處,因為一些病例可能沒有出現症狀,或因為症狀輕微而沒有確診,這會導致茲卡病毒進一步傳播。
根據環境局的定義,不論是茲卡病毒或骨痛熱症,只要案例在兩個或以上,並且是在14天內出現,在150米的範圍內,就屬於病例區。
環境局文告也指出,亨士利道很靠近8月20日出現8起骨痛熱症病例的「骨痛熱症病例區」,包括附近的布裡卜道(Bridport Ave)、高德禮道(Cowdray Ave)、哈廷敦道(Huddington Ave)、波徹士特道(Portchester Ave)和達維士篤道(Tavistock Ave)。
截至前天(13日),當局在該區展開的病媒控制行動,已消滅五個蚊蟲滋生處,當中有一個是在住家內發現,剩餘四個則分布在住家以外的公共地區。

亨士利道居民林計真已做足防蚊措施,包括在家中點蚊香和噴驅蚊劑。
環境局派員稽查噴霧
「茲卡病例區」靠近「骨痛熱症病例區」,國家環境局人員大批出動,展開稽查和噴霧工作。
新加坡《聯合晚報》記者早在亨士利道發現,有40多名環境局人員挨家挨戶展開稽查和噴霧工作,以及向居民派發「滅蚊五步驟」傳單。
環境局人員告訴記者,他們週五和週六已在屋內進行低容量噴霧(ULV misting),明天將會展開戶外熱式噴霧(thermal fogging)的除蚊工作。
他們也呼籲居民進行「滅蚊五步驟」,包括清除花盆底盆的積水、定期更換花瓶裡的水、鏟松干硬的泥土、將水桶和水容器倒置存放,以及疏通阻塞的屋頂簷槽。
環境局提醒身體不適的公眾,特別是有發燒和紅疹時,應及時求醫,並告訴醫生他們居住和工作的地點。
欲知有關茲卡的信息,可上網www.nea.gov.sg/zika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