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針對種族和宗教的職場歧視投報已不常見,但在多元種族、宗教和文化的新加坡,一起案例也嫌太多。多項有關種族和宗教和諧關係的調查也顯示,許多民眾特別是少數種族,希望進行更多的公開討論。
衛生部兼人力部高級政務部長許寶琨醫生說,勞資政公平與良好僱傭聯盟(簡稱TAFEP)從2014年至去年上半年,平均每年接獲379起涉及職場歧視的投報,但多數和雇員國籍、年齡和性別有關,因個人殘疾、種族和宗教信仰的歧視較少。
他昨早(5月28日)在種族和諧資源中心(OnePeople.sg)與新加坡政策研究所(IPS)聯辦的社區領袖大會上,以主賓身份致辭時表示,知道有少數種族持續感覺本身在職場上遭差別對待,包括僱主傾向聘請特定種族,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機制,來維護職場的公平性,並解決長期可能出現的焦慮。
他過後在對話環節上舉例,若一家公司需要招聘負責中國市場的經理,在廣告上闡明應徵者需諳華語沒有問題,但不能註明只供華族應徵空缺。
根據勞資政公平僱傭守則,僱主不應以年齡、種族、性別、宗教、婚姻狀況和家庭責任,或身體殘障與否,作為徵聘和遴選雇員的基本考量。
超過250名基層領袖、學術人員、企業代表出席這場題為「保持職場和諧」的大會。
曾進行多項種族和宗教關係研究的政策研究所社會研究室主管兼首席研究員馬修博士說,2019年的調查顯示,有超過45%馬來或印族同胞,認為他們在找工和職場升遷上,有時或經常受到歧視。
馬修認為,更廣泛、積極和顧及各族敏感的公開討論,有助促進種族之間關係和減少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