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允許收費飆升的做法其實一直存在
新躍社科大學經濟系高級講師特斯拉博士(Walter Theseira)表示,允許收費飆升是行內常見的做法,但當人們認為價格飆升至「高得離譜」時,就會引起關注。
「當前市場的不同之處在於,雖然通勤和旅行的需求已經強勁復甦,但計程車司機和私家車的供應量仍然很低。疫情期間需求很低導致至今供應仍然仍低,無法滿足需求。」
新加坡國立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副教授 Raymond Ong表示,這個定價概念是基於消費者願意為他們需要的服務付費。
「如果我想在繁忙時段離開,我必須準備支付這樣的價格。這是一種純經濟的模式,與受監管的德士模式不同。」
特斯拉博士認為,如果我國的目標是鼓勵可持續的供應以滿足需求的增長,禁止價格飆升將適得其反。
「這將延長德士和私召車的供應短缺,減少司機和運營商的收入,導致通勤者在繁忙時段等待更長的時間。總的來說,我認為禁止這項措施將弊多於利。」
專家:可設定漲價上限
但特斯拉博士鼓勵當局進行監管,確保運營商不趁機大幅推高收費。
Raymond Ong也建議對漲價設置上限,但將上限定在哪一個價位是個問題。
特斯拉博士指出,消費者希望德士和私召車是一種「能提供合理價格的社會和公共服務」。與此同時,大家也希望「業者能吸納市場的所有風險」,但兩者不能同時擁有。
「駕駛德士和私召車不是慈善活動,人們不會自願從事這些工作。因此,車費必須足夠高才能增加收入,進而鼓勵更多司機從事這項工作。」
但Raymond Ong認為,長遠的做法是將公共運輸(如巴士和地鐵)視為德士和私召車服務的「競爭者」。
「從出發點到目的地除了德士和私召車,也有公共汽車和地鐵。如果這個地點非常靠近,也可以步行和騎腳踏車,我把整個旅程視為一個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