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年首季的交易當中,以東陵購物中心的8億6800萬元成交價最引人矚目。若沒有這筆交易,交易總額是1億2450萬元,比去年同期的6580萬元高出89%。
集體出售市場受整體住宅市場帶動,今年首季有四個房地產項目成功招標,總交易額為9億9250萬元,同比高出約14倍。分析師認為,由於發展商需要填補土地庫存,今年的集售活動料會增加。
根據高緯環球(Cushman & Wakefield)提供給《聯合早報》的數據,今年首三個月成交的集售項目增加兩個。
在今年首季的交易當中,以東陵購物中心(Tanglin Shopping Centre)的8億6800萬元成交價最引人矚目。若沒有這筆交易,交易總額是1億2450萬元,比去年同期的6580萬元高出89%。
今年首季推出的集售項目也從去年首季的兩個,增加2.5倍至七個,要價總額為49億7640萬元。
其中五個項目是在去年招標失敗後在今年捲土重來,這包括要價27億元的凱聯大廈(International Plaza)。
博納產業投資與集體出售主管吳美琪受訪時指出,根據政府規定,一個房地產項目的集售計劃獲得八成業主同意之後的一年內必須出售,這些項目是趁著一年期限未到之前再嘗試出售。
政府在去年12月出台新一輪房地產降溫措施,包括調高住宅項目的額外買方印花稅,但今年經濟展望良好,私宅市場持續獲得支撐,致使住宅集售項目屋主把希望寄托在今年的集售市場。
| 東陵購物中心交易成功 下來料有更多項目推出
高緯環球研究部高級經理黃顯洋受訪時說,最近推出市場的項目仍然以住宅為主。今年首季推出市場或重新招標的項目當中,只有三個是商業或綜合項目。
他認為,東陵購物中心交易成功增強了業主的信心,接下來料會有更多項目推出,而不受額外買方印花稅調整的影響商用和綜合項目對發展商和投資者的吸引力較大。
「此外,商用房地產市場復甦以及新供應有限,將能提振發展商和投資者的信心。雖然我們預測零售房地產會復甦,但仍處於初步階段而且疲弱。由於目前的零售經營情況充滿挑戰,業主或許可調整要價以達成交易。」
ERA產業研究與諮詢部主管麥俊榮認為住宅需求大於商用分層單位的需求。
多數人對住宅市場較為熟悉,而且有些住宅買家不受降溫措施影響,例如購買第一套房子的新加坡人。
此外,一些發展商缺乏建造商用房地產的經驗,因此不會為了避開降溫措施而收購商用項目。
吳美琪對住宅集售市場依然信心滿滿。她認為,私宅未售單位數量正逐漸減少,發展商正積極填補住宅發展項目地段。
她還說,中央區以外(OCR)和其他中央區(RCR)的地段的吸引力比核心中央區還高。
雖然接下來會有更多集售項目推出,但她預計大約60%會因為要價過高而無法尋得買主。發展商可能放棄收購昂貴的集售地段,改而競標政府售地計劃地段。若集售項目地點優越而且價格合理,仍有機會獲得發展商青睞。
黃顯洋預測今年的集售總交易額可能超出去年全年的22億元,若美芝路地標黃金坊(Golden Mile Complex)的業主接受比保留價低了1億元的7億元出價,今年至今的集售總交易額就會達到17億元。
來自 / 聯合早報
文 / 李蕙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