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長王乙康表示,1萬2千例即便不是新加坡第5波疫情的峰值,也接近峰值。
目前看來,新加坡這波疫情發展屬於後者。
如此以來,問題就多了......
暴增1萬6怕不是峰值! 月底之前病例或繼續攀升?
今天想跟大家探討下3個問題:
【1】單日暴增的1萬6000多例,會是新加坡第5論疫情的峰值嗎?7月中旬到下旬的新冠病例是否還會繼續攀升?
【2】在93%的疫苗接種率,以及總確診數達到155萬7648人、都感染過新冠的情況下,新加坡還能日增近2萬起。
當中又有多少人是早前感染過的?是否在這次疫情中重複感染了新變異株?

圖源:the business times
【3】如果重複感染,最快間隔多久會第二次感染?重複感染新冠,對身體會有什麼影響?
問題【1】,1萬6000例是不是峰值,取決於從現在開始到7月底,病例還會不會繼續大增。
對於病例暴增的情況,衛生部解釋:
新加坡日增病例的規律,為每逢周末結束2天後,即周二會出現病例飆高的情況。

過去這個周末,由於哈芝節周一也放假,所以病例暴增規律延後,出現在了周三。

衛生部特別提到,過去一周,新加坡的本土病例7天平均值保持穩定,約日增8400起病例。
當局只說過去穩定,但沒有預測從現在到7月底的情況。
而未來兩周病例還有沒有繼續大增的可能,跟這幾點有關係:
ART呈陽上報人數多不多
1萬5978個本土病例,其中1萬5072人ART自檢呈陽確診,906人核酸(PCR)確診。 892個為輸入病例。
從病例分類明顯看出,現在絕大多數病例都是通過抗原快速檢測發現的。

圖源:mothership
而做完ART之後,要不要呈報給衛生部取決於個人。
有經驗的小夥伴分享,本地人小長假出國玩回來後,如果自檢陽性,確診了,選擇上報還能多拿幾天病假在家休息。
但也不是全部人都這樣。有的網友就選擇自行在家隔離,沒有上報。

奧密克戎毒株潛伏期為2-4天,近期關卡、機場人流爆滿
3天小長假結束後,一群人蜂擁回到新加坡。
7月11日下午6點半左右,排隊等著從馬來西亞進入新加坡的。

圖源:Singapore stomp
現場擁堵,密密麻麻都是人頭。

圖源:Singapore stomp
狹窄的過道,人跟人之間挨挨擠擠。


圖源:Singapore atrium sale
下圖為在泰國機場等著回新加坡的人


圖源:Singapore atrium sale
以及近日在樟宜機場,排隊進入新加坡的人

圖源:Singapore atrium sale
目前據最新消息,奧密克戎的變異株的平均潛伏期為2-4天。

已知周二病例之所以會暴增,是因為周末積壓。
那麼結合奧密克戎的潛伏期,11日返新的人目測還未來得及被計入1萬6000多例中。

不少新加坡人對病毒已「佛」
網友表示,很多人口罩戴了跟沒戴差不多,戶外可以不戴就不戴了。


甚至有人認為,大家體內都有新冠抗體,不管是打完疫苗或者感染過的自然免疫,繼續按現在的節奏一起生活下去。
把COVID-19熬成普通病就行了。

不過,這個網友只考慮到有抗體。
卻沒有想到重複感染的問題,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問題【2】。
專家:最快28天反覆感染新冠 多久感染一次看4要素 【2】
在93%的疫苗接種率,以及總確診數達到155萬7648人、都感染過新冠的情況下,新加坡還能日增近2萬起。
這當中又有多少人是早前感染過的?是否有人在這次疫情中重複感染了新變異株?
早前當局已經公布,這次新增病例主要感染BA.5。
從以下信息來看,這次疫情中重複感染新冠的人應該不少。
前幾天,總理夫人何晶曾引用一篇新聞《新冠免疫力能維持多久...》提到有人間隔20天二度感染新冠。

帖文內容提到:
奧密克戎毒株很不一樣。即使感染同為奧密克戎的變異株BA.1,還是有患者在康復的20天後,又感染了BA.2毒株。
據早期結論,感染過一次新冠病毒,有效保護將維持1-3個月。
但現在情況變了。因為新冠變種頻繁更新,尤其是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出現,導致這個預期時間再次被縮短。

上述的20天感染第二次新冠可以屬於個例,但澳洲確實發現感染新冠病毒後產生的免疫保護期,已從12周驟減為28天。
澳洲多地已根據這個新發現重新調整病例統計策略:
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如在痊癒後28天再次出現一些類似症狀,就得重新做新冠檢測。
若結果呈陽,那麼這部分人將再次被計入新病例數據。


在這份文件中,澳洲官方提到:
因BA.4跟BA.5的免疫逃逸能力更強,所以即便早前感染過新冠變種如德爾塔跟奧密克戎,或者打過疫苗。
在新一輪變異毒株浪潮下,這些有免疫保護的人仍舊會被感染。
而一個人,或者一個新冠痊癒者,會不會重複感染新冠,再次感染新冠跟第一次康復間隔多久,取決於以下4點:
病毒、每個人對先前感染的免疫反應、疫苗接種狀態、個人防護措施。
1)病毒(新冠變種換代快、 逃逸抗體能力在增強) BA.4、BA.5比奧密克戎譜系下的BA .1、BA.2、BA.2.12.1具有更強的免疫逃逸能力,更容易引發重複感染。

這是因為,BA.4/5的刺突蛋白上有一個關鍵突變:L452R。
這個突變很有意思,同為奧密克戎變異株的BA.1、BA.2沒有這個突變。早前的德爾塔(Delta)卻有。
這意味著,BA.4/5更容易進入人體細胞,它的刺突蛋白突變L452R能幫它們打開人體細胞大門,穿過人體免疫系統、mRNA疫苗和抗體藥物保護層。

同時,早前新冠變異株主要感染上呼吸道,而BA.4、BA.5更能走肺,其在人肺泡上皮泡細胞中複製能力更強。
這是發生重複感染的一大關鍵。
2)先前感染無症狀或PCR檢測
病毒濃度低,更易重複感染新冠
最新發現:先前感染新冠的症狀程度,將影響到人體免疫系統於之後暴露在病毒環境下會作何反應。
英國在6月底發布一項大型研究調查結果,數據來自 2020年7月2日到2022年6月4日感染新冠的人。

有以下幾個關鍵發現
從病毒來看:奧密克戎大流行下,相比德爾塔時期,發生反覆感染新冠的風險高出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