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設計師確診冠病後被安排入住大士南社區護理設施,卻連遇四狀況,包括在棚里坐等入住9小時、當局忘了給晚餐、房間悶熱難入眠,以及檢測指示不明確,盼相關單位能儘快改善。
《新明日報》早前報道,從馬來西亞來新工作六七年的莊先生(30歲,服務人員)與女友劉小姐(24歲,設計師)住在友諾士一帶的一間四房式組屋的主人房。男友確診後遲遲沒有被送去醫院或社區護理設施,兩人被困在房間,而女友過後也在第6天檢測呈陽。
劉小姐確診後,在9月24日被安排到大士南的社區護理設施入住。她告訴記者,大約下午2點半就到設施,而司機就跟她說他們這一批的不在名單上,需要時間另外特別安排入住。

大士南社區護理設施每個隔間有10個床位。(受訪者提供)
但劉小姐沒想到的是,這一等竟然是9個小時。她和約10名病患就坐在棚里,一路從2點多等到晚上11點,才見到醫生及入住。她指出,有些確診者身體其實不太舒服但也只能乖乖等。
不僅如此,他們等待期間也沒有人供應晚餐,劉小姐就在傍晚7時許的時候向工作人員反映晚餐問題。
「結果他們回復,忘記給我們了,然後要我們等宵夜。」
這批人最後在晚上11時許才吃到晚餐。接著入住時,發現每個隔間有10張床,環境還算可以接受,只是睡覺的地方比較悶熱,因此有好幾晚都睡不著。
「然後這裡給的指示不是很明確,拿了檢驗樣本,但是遲遲沒有檢驗的報告。這裡的醫護人員接收的消息和我們收到的消息不一致,如出院日期,有些人因此逗留多一兩天。」
劉小姐說,她能明白病例激增讓許多運作遇到困難,希望當局能吸取經驗並改善,未來能更好應對。

大士南社區護理設施外觀。(取自Ashtree International面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