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上午,在廣州銳灃漁業發展有限公司養殖場的包裝間內,工人們正忙碌地對新鮮捕撈上岸的筍殼魚進行分揀、打包、充氣、裝箱……經廣州海關所屬番禺海關檢驗檢疫合格後,這批重500千克的筍殼魚迅速裝車啟運至機場運往新加坡,並於6月14日早晨送抵當地貿易公司上市銷售。據悉,這是廣州筍殼魚首次出口新加坡。

廣州海關助力廣州筍殼魚首次出口新加坡。
筍殼魚學名尖塘鱧,原產於泰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因形似筍殼而得名。筍殼魚肉質細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20世紀80年代,我國將筍殼魚引進到珠三角地區養殖,主要引進雲斑尖塘鱧和線紋尖塘鱧兩個品種,目前已成為我國熱門的人工養殖水產新優品種之一。
廣州銳灃漁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從事筍殼魚繁育、養殖的生產企業,其通過充氧低溫包裝出口「無水」活魚,可使其存活約48小時,有利於魚鮮產品遠距離運輸。「我們以前都做內貿,調研發現海外市場需求旺盛,但如何辦理出口通關手續是我們面臨的第一道難題。」面對這一難題,該公司總經理池金泉來到番禺海關求助。
在番禺海關業務專家的指導下,該企業按要求進行「出境水生動物養殖場」註冊登記,取得活魚出口資質。同時,為支持關區同類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番禺海關收集梳理了輸入國家地區檢驗檢疫要求、標準動態,為企業提供諮詢服務和技術支撐,開展安全風險監控和疫病監測,指導企業不斷完善標準化質量控制體系。

廣州海關所屬番禺海關關員在對出口到筍殼魚進行出口貨物屬地查驗。
「拿到出口資質後,我們的第一筆出口訂單也順利簽下,但另一個難題也隨之而來。」池金泉表示,筍殼魚屬於鮮活產品,對運輸和通關速度要求極高,「我們的魚使用充氧低溫包裝,必須在48小時內到達新加坡當地市場保證存活。」
針對關區企業首次活魚出口至新加坡,番禺海關提前對接企業進行指導,了解企業的生產、物流等計劃,安排專業人員遠程指導企業進行線上申報,全程跟進擬制動物衛生證書並送交企業。同時根據活魚裝車出貨日期開展現場查驗,確保企業裝車出貨與海關檢驗檢疫兩不誤,有效縮短檢驗檢疫時長,全力保障出口活魚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