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數小時練唱 銀色組合吸鐵粉全島追隨
在網絡爆紅後開始圈粉的「銀色組合」透露,他們所到之處都有「鐵粉」相隨。除了從油池跟到樟宜,還有人送上食物飲料,給他們在開唱前暖胃充飢。
從最初的五、六名觀眾,到如今數十人駐足圍觀,這對加起來130歲的街頭藝人雙人組合表示,自己被民眾的熱情支持深深鼓舞,因此,每次表演之前,兩人都會抽出三、四小時練唱,以最佳狀態回饋觀眾。
然而,這一切不是一開始就那麼順利。負責吉他伴奏、63歲的張謙發透露,去年4月取得街頭表演執照後不久,本地冠病疫情反彈,所有街頭表演必須暫停。直到今年3月杪,防疫措施大幅度放寬,他才正式在巴耶利峇,開啟街頭歌手的生涯。
搭檔老鄰居 助她走出喪親之痛

吳憶蓮。圖:蔡慶順
誰也沒料到,今年4月初,張謙發騎腳踏車時意外跌倒傷及膝蓋,長達兩個星期無法表演。傷愈之後,他覺得需要幫忙,便請來75歲的哥哥張成龍,協助搬運吉他和擴音器等器材,還找來相識30多年的67歲鄰居吳憶蓮當起司機,載他往返住家和表演場地。
吳憶蓮在上世紀90年代從事保險業期間,認識了當時任職保險培訓員的張謙發,後來還發現彼此都熱愛唱歌。除了一起追蹤熱門歌曲,兩人也多次在歌台及慈善活動中獻唱。
然而,就在幾個月前,與她同住多年的妹妹因病去世,導致吳憶蓮頓時陷入心靈空虛。於是,張謙發提議她一同到街頭演唱,重拾對歌唱的熱忱,讓她的生活有所寄託,避免她胡思亂想。
「有時候,看到家裡自己一個人,感到有點壓抑,幸好他(張謙發)跟我提議,不如一起出去當街頭歌手看看怎樣,過後就申請執照,兩人合唱。」
自此,張謙發的街頭歌手之路,就多了吳憶蓮這名好搭檔。有一次,當兩人在後港中心進行街頭演唱時,其中一段表演被路人拍攝並上載到TikTok,結果在網絡瞬間爆紅,至今累計超過10萬次觀看次數。
被誤認為是夫妻

兩人成為街頭歌手前,曾多次登台演唱。圖:受訪者提供
從一人自彈自唱,到兩人組團演唱,張謙發和吳憶蓮為自己的組合取「銀色組合」(Silver Hype),顧名思義是兩人頭上雖長滿白髮,但依然保持活躍的心態,人老心不老。
每次表演,他們會演唱最多30到32首歌曲。除了準備自己的歌單,偶爾還會接受觀眾現場點歌。
不知道的觀眾,或許會誤以為他們是老夫老妻。吳憶蓮表示,她起初聽到這個說法時感到意外,但後來也就習慣了,沒有特地澄清兩人的關係。
久坐腰部會疼

張謙發。圖:蔡慶順
眼看白髮蒼蒼的年長者拋頭露面又彈又唱,大家心中會有疑問:難道他們不累嗎?
張謙發坦言,坐著彈唱數小時,腰部難免會有點酸痛,手指頭也因為與吉他弦摩擦許久而感到疼痛。
「畢竟我比較瘦一點,不能坐太久是一個問題。第二,我只能最多彈兩、三個小時,(再久一些)我的手就按不下去吉他弦,是很累的。」
在選歌方面,兩人也得考量到體力方面的局限,比如那些非常需要丹田才能演唱的歌曲,可能就被迫放棄。儘管如此,他們也沒有因為年事已高而降低自己的要求,每次表演前都會抽出至少三、四個小時來練習。
而為了能以最佳狀態來表演,他們每次表演前會睡最少半個小時的午覺,藉此養精蓄銳。此外,兩人也有運動的習慣,經常會游泳來鍛鍊肺活量。
鐵粉送吃為唱前暖胃

公眾拍攝「銀色組合」的街頭表演。圖:蔡慶順
從最初寥寥幾人,到如今數十人圍觀,「銀色組合」在網絡的加持下開始圈粉,也建立好些忠實粉絲。
每回表演之前,忠實粉絲、69歲的佘賽清,都會送上麵包和飲料,給他們充飢解渴。
「我認識他們很久了,以前他們唱卡拉OK就認識他們。自從他們成為街頭歌手後,我就每次跟隨他們,他們唱多久,我就跟多久。」
帶著兒子欣賞表演的母親林女士則表示,如果身體還健康,能夠自食其力,年長者成為街頭藝人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除了聽歌,一些觀眾也向他們打賞,甚至有人出了50元。 對於觀眾的支持,兩人深受鼓舞,但也強調,成為街頭歌手並不是為了錢,最重要的就是為觀眾帶來源源不絕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