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究生來新加坡送快遞:平均收入月入9w,年薪可以拿到460w
一,初來乍到
我前年研究生畢業,從6月開始找工作、7月定好工作拿下籤證,8月就已經落地新加坡,三個月搞定這一切。
新加坡這個國土面積僅733.1平方千米的小國,以地理位置優越、低稅收、治安安全等優勢,吸引著無數跨國公司前來開設辦公室。根據畢馬威的研究,近二分之一的跨國公司將亞洲總部設在新加坡。自2020年以來,騰訊、阿里、位元組等國內網際網路大廠都在加大對新加坡辦公室的投入。


同時,新加坡也因「避稅天堂」的稱號,吸引著富豪、投資人、高管們奔赴。新加坡的首富名單已經多次被華人刷新。此前上過名單的有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冬海集團掌門李小冬,現如今,邁瑞醫療的董事長李西廷再次蟬聯新加坡首富。
不僅富豪們盯上了新加坡,打工人們也聞風而動,但落地之後,不少人卻發現,現實與預期有所差距。
有人稱新加坡是「富人天堂、窮人地獄」。作為全球五大金融中心之一,新加坡一直以金融、科技行業作為發展重點,如果不是高新技術人才,外國人到新加坡找工作也並不占據優勢。也因為外國人的瘋狂湧入,加劇了新加坡房租上漲、工作環境內卷,社交平台上一時間出現了不少勸退帖。
在新加坡工作生活三年多的品牌廣告公司創始人從今年五六月開始,就接連不斷收到朋友的消息,詢問到新加坡工作生活的可能性。到9月份,她幾乎每周都要參加因為國內朋友到新加坡安居而組織起來的飯局。尤其是9月底,她甚至要趕場參加一些活動。
2022年,嘗試哪一種途徑來到新加坡的人都不算少。一位身處新加坡的工作中介我經手的前往新加坡的人中,2020年只有400人左右,2021年有900人左右,今年僅前三個季度,就超過了1300人。
之所以湧入新加坡,有些人是因為在這裡能獲得更符合預期的工作機會。
二,遇到挫折
來到了新加坡,我感覺人生有了方向,我是學計算機專業,應聘到新加坡最大的費來蒙電子企業,對此後的工作很有信心。
但是我錯了,公司給我安排的工作是一線電子產品生產車間的崗位,與我的預期天然之別。
而且要求極為嚴格,堅持了兩個月,我依然決定辭職了。
三,適應新環境
接下來,我開始研究新加坡的大環境。每天到圖書館閱讀新加坡的經濟運行情況,人文社會和社會實踐。
一位在新加坡工作一年多的程式設計師提到,當初來到新加坡,是因為卡在了35歲的年齡上,這個年齡在國內找技術類工作已經不太容易,當時恰好看到了新加坡有適合自己的工作機會,就來了。
有些人為了來新加坡工作,會選擇先留學再就業。南京的一然便是這樣,今年3月讀完新加坡的碩士之後,在南京沒有找到符合預期的工作,最後進入了新加坡的一家跨國公司。
有些人到新加坡,是想換一個環境、換一種活法。王之今年決定到新加坡之前,在香港讀書和工作已經有十年時間。在國內有著多年大廠工作經歷的張衡,上半年接到新加坡公司Shopee的offer後,考慮到該公司開始裁員收縮,最後放棄了這個offer。不過,他最近又接到了另一家新加坡公司的offer,等把手頭的工作交接完畢之後,就將踏上新的征途。
還有些人是為了子女教育,為了家庭的長遠發展,全家集體搬到新加坡工作生活。2019年時,楊絮創辦的公司在香港和北京都開設了辦公室,她之所以離開香港到新加坡,是因為丈夫的辦公室計劃從香港搬到新加坡,而自己的工作在國內外都可以開展,於是順勢,全家遷到了新加坡。「以前我們的客戶可能多來自美國,搬到新加坡後,面向東南亞的客戶更多了」
薪資翻倍、壓力三倍,到新加坡也要做好吃苦的準備
一些打工人來到這裡後發現,富人扎堆的新加坡,對普通人似乎不算友好。
以往,新加坡以工作環境沒有996、007,能夠實現工作生活平衡的稱號。
一然剛到新加坡兩個月就有點後悔,開始想著回國。儘管讀研究生之前也曾有過幾年工作經驗,但今年8月初來到新加坡之後,一然才第一次感受到了加班到凌晨2點的工作。
工作節奏變快、壓力變大,可是薪資水平不一定像外界以為的那麼有誘惑力。
王之提到,自己所處的金融細分行業,香港的薪資水平要比新加坡更高一些。她由於在上一家公司積累了多年工作經驗,到新加坡後薪資才上漲了10%左右,目前薪資總包在50萬以上。而工作強度上,新加坡不輸香港。
而且,新加坡的生活成本還在大幅上升,最典型的便是房租、房價的上升。在新加坡從事護理行業六年的魏薇提到,自己親眼見證了同一間屋子今年的房租,漲到了去年的兩倍,她原本打算買房,但因為看中的房子房價上漲了至少20%,而暫時放棄。「現在漲勢太猛了,沒必要趕在這個風口買房」,魏薇說。
一位今年8月到新加坡邊上學、邊工作的人表示,自己在來新加坡之前就在網上看房子,前後一個多月都沒有找到合適的房子。她提到,最近這段時間,在新加坡租房子是要靠搶的。看到一間比較合適的房子後,如果沒有立刻拍板定下,可能很快會被別人租走。同一間房子可能會有很多人來競價,最終出價更高的人才能租到。
王之到新加坡後,也是花了兩三周才租到了合適的房子。而且據她觀察,自己所處的行業,新加坡的薪資水平不比香港高,但物價和香港不相上下,甚至還要更高一些。
藍嵐去年8月到達新加坡後,就開始重新投簡歷,但由於自己是拿著家屬准證(Dependant『s Pass 簡稱DP)來到新加坡,需單獨申請工作準證才可以工作,但找到一份提供工作準證且適合自己的工作並不容易,一直不太順利。
「很多公司投完簡歷就沒了下文,這一年多,進入面試環節的只有十幾家。」據藍嵐觀察,一般人要想拿工作簽證,要麼是金融、技術等領域的頂尖人才,要麼是藍領群體,身處中間層的普通白領難度不低。
魏薇也提到,自己一位在新加坡的博士後朋友,已經屬於高學歷人才,但今年找工作以來,依然沒有拿到最高級別的EP簽證,最後只拿到了要求相對低一些的SP工作簽證。
新加坡,適合什麼樣的打工人?
在新加坡打工,究竟香不香?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如同「1000個觀眾眼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

普通打工人到一個全新的環境工作生活,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目的,以及願意為此付出的代價。
有一些前往新加坡的人認為,從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或許新加坡更占優勢。如果能夠留下來拿到PR(永居身份)並滿足條件購買政府建造的組屋,便不用像外國人買房一樣只能購買價格更高的公寓,還需要多交30%的稅,這樣房價相較國內一線城市市中心的房價,就有了一定優勢。
魏薇提到,新加坡國土面積小,通勤壓力也比較小,如果有資格購買組屋,大概300萬人民幣可以買一套適合居住的三室一廳,買房壓力並不算大。而同樣的價格,在國內一線城市可能只能買在偏遠郊區。
儘管新加坡職場開始內卷,但新加坡本地人下班之後,不回工作郵件的人尤在,相對而言,內卷程度還是比不上國內一二線城市。而且國內網際網路大廠隱形的35歲年齡門檻,在新加坡還沒那麼明顯,大齡就業選擇空間更大。
對於想來新加坡短期工作生活的人,考慮的因素因人而異。有些人抱著賺錢目的而來,因為匯率等因素,從絕對值而言,到手的薪資會更高一些。有些人為了體驗新生活、增加履歷而來,只要目的達到,其餘因素便不是首要考慮的。
王之認為,從香港到新加坡,對於自己而言就像是換了個城市工作生活,兩地的環境差別並不大。對於是否長期定居和生活,她表示,當前還不是必須要做決定的時候,年輕人可以多闖一闖、多嘗試。
楊絮建議,任何想要到新加坡開啟一門新業務的人,在來這邊之前,一定要做足市場調研。即便是在當地處於政策環境友好、在各種新聞中一派欣欣向榮景象的Web3領域,是否能夠在一片魚龍混雜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機會還是未知數。
她以自己面向的東南亞消費客戶為例表示,很多人都會說,當前的東南亞市場就相當於十年前的中國,充滿了機會。但實際從業三年之後,她發現,中間要解決或者受限制的問題很多,完全不是有成熟模式可以照抄的情況。
四,欣然做快遞
通過調研發現,新加坡快遞業剛剛新起,有很大的潛力。


我很快租到一個不到5平米的小店,開始了快遞員工作。
和國內的快遞員一樣,摩托車,保護盒,頭盔是我的標配,天天穿梭於城市之內。非常匆忙,但收入也很可觀,每月有3w左右。
但研究生畢業的我,對於目前的狀況我還是很不滿足,我發誓要在這一行業做出點東西來。
出發點還是結合了我的專業,針對新加坡這樣的發達地區,我把程序引入到快遞業,實現電子快遞。
五,事業有起色
我開發了一款程序,名字叫做dack,招募了和我一樣做快遞員的二十多位快遞員,簽訂了合作協議,其中有十一位,我給了他們股份45%,答應實現區域覆蓋後,給他們分紅。

剛開始,很困難,但是經過四個月的一起努力後,我的dack推廣很好,實現了盈利。八月份,僅十一位股東分紅370w,而且收入在不斷增加。
那一年,我的平均收入月入9w,第二年,我年薪可以拿到460w。
新加坡,機會很多,富人很多,也是有夢想之人的天堂,我現在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快遞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