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比誰的生意好,現在是比誰的生意差。」一個本地小販頗帶開玩笑的話,隱含著多少小販受疫情影響背後的辛酸故事!

客流減少、未開通網上外賣服務、生意下滑、租金不減……多重問題籠罩,有誰能懂小販的艱辛?
在新加坡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發貼文,無償幫小販宣傳,或積極組織團購配對,為小販們促成了不少生意。
自5月16日「高警戒解封第二階段」以來,堂食禁令讓本地小販的生意遭受極大衝擊。由於大部分上班族居家辦公,位於中央商務區和工業區的小販中心顧客量更是稀少,生意非常不景氣。
在實體生意慘澹的情況下,很多人會說,為什麼不開通外送服務?事與願違,很多小販並不懂得如何使用網上送餐平台,這讓本不如意的生意雪上加霜。
據周志偉透露,位於中央商業區(CBD)小販的生意相比之前下降了約50%至70%。
在面臨嚴峻的生意危機時,他們身後,有很多支持者在吶喊助威。不少公眾和有影響力的人在社交媒體上為他們發聲,呼籲大家儘可能去小販中心打包,盡綿薄之力。這群「最熟悉的陌生人」,是平時會光顧小販的食客。在這段期間,不少人除了親自去小販攤位打包之外,也拍照片和視頻,為攤販做宣傳。
最近,名為「wheretodapao」的Instagram帳號走進人們的視線。僅僅創辦一個星期,就收穫了近3萬名用戶的關注。

這個page的創辦者是充滿愛心的三個姐妹,她們分別是吳恩綺(24歲)、吳恩寧(26歲)和吳恩萌(28歲)。
吳恩綺說:「在堂食禁令下,我們看了很多關於年長小販面臨潛在失業危機的文章。最初萌生創辦專頁的想法其實非常簡單,就是向公眾傳播幫助和支持年長小販的意識。」
帳號的第一條貼文也寫道:「有些年長者不識字,也不善科技,不懂得如何用送餐平台來獲取訂單,所以很難在這個艱難的處境下生存。」

她們走遍全島各地的小販攤位,拍攝記錄下疫情期間小販的生存現狀。雖然這些小販於她們而言算是陌生人,但三姐妹依舊親切、真誠地和他們聊天,關心他們的處境,還在page中用細膩的文筆娓娓道來,講述他們的肺腑之言,讓人們了解到每一位小販背後的故事。


更重要的是,三姐妹希望通過小販感人的故事呼籲公眾給予小販更多支持,為小販們雪中送炭。

三姐妹聚焦小販的生活經歷,通過這樣別具一格、打動人心為進行小販宣傳。談及做這件事的動機,小妹吳恩綺說:「我的二姐是社會工作者,她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故事。疫情期間,我們更要關注民生,扶持弱者。
小販同行守望相助
不僅公眾自發為小販宣傳,同行小販也互相守望相助。
小販周志偉就是其中之一。周志偉(43歲)和母親在牛車水大廈小販中心經營金記潮州滷鴨粿汁攤位。去年阻斷措施期間,他在Facebook上創建「小販團結-打包2020」(Hawkers United - Dabao 2020)group,讓小販、送餐員和食客之間建立直接聯繫,也能降低送餐業者的佣金。

很多小販在開通送餐服務後,食物依舊按原價賣出,然而,送餐平台抽傭約三成之高,讓很多小販困擾其抽成後的利潤空間太低。
不少小販利用社交媒體的力量,在群組中發貼文,宣傳自家的小販美食,讓更多食客了解他們提供打包和外送服務。目前,加入群組的成員超過29萬。
最近堂食禁令實施後,小販生意不景氣,群組中的宣傳貼文大幅增加。除了小販發表的貼文外,很多網民也自發幫小販宣傳,助小販一臂之力。

也有網民在群組中發貼文詢問,希望大家能推薦沒有開通外送服務的小販攤位。在評論下,很多網民熱心分享自己熟知的小販攤位地址。更有網民將不提供外送服務的小販攤位整合到地圖上,更加清晰明了,方便公眾查看,也呼籲公眾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在公眾齊心幫助小販渡過難關的當下,周志偉有很深的感觸:「團結就是一個很大的力量。如果我們團結在一起,我們就能將信息傳達到很大的範圍。」
「現在我們的心態是不可以關店,不可以讓這些年長小販消失在我們的飲食文化中,一定要團結起來,幫他們渡過難關,這就是正能量。」
除了群組的貼文,周志偉5月26日舉辦小販食物的分享直播「HawkersGoLive」 ,首次通過直播的方式,在黃金熟食中心的不同攤位為公眾推薦小販美食。

除了公眾的無償幫助,環境局也針對小販所處的困境採取補助措施,在5月和6月免除小販攤位一半的租金,並完全補貼座位清潔費與中央洗碗費。
周志偉說:「這項措施有幫助,但是不會完全幫助到小販,小販中心的每個家攤位的租金都不一樣。我們第一代的小販租金在300多元至700元,租金減半後,我們還是可以維持。但是客流量大的小販中心租金高達4000元至5000元,即使減半後還有2000多元,也是一個蠻大的數目,需要做很多才能維持。」
「咖啡店和鄰里商店並沒有從措施中受惠,對他們來說是吃虧的。」
在只有小販受惠於政府補助的當下,其他群體面臨艱巨的挑戰。另一個產品宣傳Facebook groupPasar United - Dabao 2020的主理人Jill Sara(44歲)深切關心居家行業者。

她說:「一些人去年失業後只找到兼職工作,或正在經歷轉行的關頭,經濟收入相比疫情前大幅減少。他們在堂食禁令和社交受限的情況下,居家生意成為唯一的經濟來源。我真的很同情他們的困境,於是去年創立了Sweets United,希望居家行者能得到新加坡人的支持。」
「Pasar United最初是為濕巴剎攤販創辦,不過後來發展為新加坡本地餐飲和居家用品的宣傳平台。群組鼓勵通過直播的方式銷售任何合法產品,而不僅限於食品。」

目前,加入此群組的成員超過4萬5000名。
除了為產品銷售業者提供宣傳平台,Jill也提出一項建議,希望能為小販提供實質幫助:「我們可以在小販中心安排至少一名小助手,幫助不善科技的年長者開通網上送餐平台,這應該會增加訂單,提高他們的銷售額。」

公眾人物為小販發聲
人們對小販困境的關注其實不僅限於社交媒體群組的貼文分享。
美食顧問公司Makansutra創辦人司徒國輝早前在Facebook上為小販發聲,言辭懇切,希望公眾將更多目光放在小販身上,給予他們力所能及的幫助。
他在貼文中說,很多小販在堂食禁令下無能為力,因為經營成本依舊很高了,攤位租金的折扣力度遠遠不夠。希望公眾能多光顧小販攤位,儘量去濕巴剎購買食材,他們也是小販,也需要顧客的光顧。
他也鼓勵公眾能在接到送餐員送來的食物後,說一聲簡單的謝謝。

小販在這個艱難的特殊時期掙扎求存,公眾能夠做的就是向他們伸出援手,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